首页 理论教育 瓯越教育人行动,共同成长

瓯越教育人行动,共同成长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说道:“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的是同时兼备‘匠人性’与‘专家文化’的教师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性格可以用‘同僚性’来形容。”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太需要有名师引领的具有同僚性的教师共同体了。

瓯越教育人行动,共同成长

佐藤学教授在《教师花传书》中说道:“对教师成长大有裨益的是同时兼备‘匠人性’(craftsmanship)与‘专家文化’(professional culture)的教师共同体,这种共同体的性格可以用‘同僚性’(collegiality)来形容。”我们在成长道路上,太需要有名师引领的具有同僚性的教师共同体了。韩愈在《师说》中所谓“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的就是要“从师”的道理。

我的第一个教学师父章胜亮老师,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教学灵性非常突出的骨干教师,更是对栽培徒弟用心无私的好师父。2011 年9 月,市教研院下达市直高中语文优质课比赛文件,师父叫我去参加,我推脱说自己忙,不去。过了一个星期,师父又来动员我,我再一次以忙碌为由亮明自己的态度,不去。没想到,又过了一个星期,师父第三次来找我,我的坚决没有吓退他坚持动员的脚步,我实在不好意思辜负师父这样一番诚意,硬着头皮,参加了。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拿了市直一等奖,同时获得了代表市直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的资格,更出乎意料的是,又拿了全市一等奖第二名,那堂课连同我在课上给学生分享的在北大创作的《生的意义》一诗,给市教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获得了市教研员的多次提携,开了不少课和讲座。这个一等奖,也是一直支撑我评职称、评骨干、评名师的重要奖项。

但那个参赛的过程,是漫长的,是一个共同体十几名同事一起打磨奋战下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曹文轩的《前方》、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梭罗的《神的一滴》、奥尔多·利奥波德的《像山那样思考》……多少篇散文,我读了又读,备了又备,和同僚们磨了又磨,试了又试,他们为我搜集了100 多篇高精尖的备课材料,我在师父和同僚们的帮助下,甚至一度提炼出了散文教学三部曲:“品一品,读一读”→“悟一悟,议一议”→“想一想,写一写”。如今回头看去,竟然还很有些沿用价值。特别是那种短期应急机制下的快速备课、优质备课,对今后的教学风格凝练、教学水平提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要感谢那一年师父“不离不弃”的动员和同僚们“从一而终”的陪伴。

2015 年5 月至2017 年5 月,我在陈素平名师工作室当学员,陈素平老师是市教研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教师,是温州科研的领军人物,在她的工作室里,我自然学到很多很深,而且所有的学员都是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相互启发,彼此借鉴,一起成长。印象最深刻、影响最深远的,就是陈老师和我们全体学员“共读一本书”,她根据我们10 个学员不同的研究领域,给每一个学员推荐购赠不同的书,然后她一对一地和每一个学员“共读一本书”,并要求每个学员将专业书籍阅读和自身研究领域充分相结合,谈体会,说变化,炼提升。

她和我共读的书是北京师范大学檀传宝教授的《美学是未来的教育学》,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欣赏型德育模式”:“让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具有美感,让德育对象在欣赏中接受德育。”我在此基础上,提炼出“美学化德育”的新型德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具有自我启蒙的经典电影欣赏,有系统设计、思想交互、表达启蒙的电影德育课,在德育素材、德育阵地、德育方式上都进行持续的、系统的创新实践,对“美学化德育”进行了系统的四化阐释和自主的理论建构(德育载体美学化、本质力量对象化、教学选择自由化、主体阵地启蒙化),获得了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市德育校本课程一等奖、市推广课题一等奖、全国十大课改教师、省级重点课题立项、开课讲座180 多场等丰硕成果。这些成果都源自我在工作室这两年,追随导师、伴随同学,动态共享的共同体研究、每月1 场的头脑风暴、持续不断的成果修缮。(www.xing528.com)

2017 年,我加入语文特级教师庄平悌老师的省级名师工作室,和全省多个市县的语文骨干成了学伴,泰顺、青田宁波……每一站活动都全员发言,或开课或说课或讲座,每个同学都把自己近年近期的核心研究成果进行分享与展示,每一次活动还都有特级教师的按需点评,你可以想象学习容量之大、专业启发之深。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从青田到宁波,全员参与,一以贯之,多点开花,逐步深入,我因此全面研究整理了《话说高中文言文的“文化”之“文”》,使自己的文言文教学柳暗花明。另外,永嘉中学郑建周老师研究整理了《文言文文化内涵的“问”掘》,云和中学姚培灵老师研究整理了《于炼字炼句中寻觅文言津梁》,宁波象山中学田桂娟老师研究整理了《文言文虚词表情达意之美》,临海回浦中学郑超老师研究整理了《文言文简洁之美》,苍南矾山高中舒文静老师研究整理了《文言文教学中“文化本位”探究》等,这样的共同体专题系统学习简直是一场盛宴。

2018 年,我参加名师班学习,市教师院为我们组配了导师,就是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周康平老师,他的共同体学习理念又是别具一格,他一贯主张把我们学员带到比赛现场、带到教学现场,在现场、说现场、研现场,讲究真实研究、现场对话、情境交流,使我们学会限时思考、应急处置、临场发挥。特别是2019 年3 月的市直高中语文优质课说课比赛,他让我们当观众评委,听完每一个选手的说课后点评、打分,倒逼我们用评委视角宏观观察、横向比较与深度思考,然后他又讲他的思考与判断,再将我们学员的判断与他的判断进行比较,这些都是非常有突破性意义的学习和锻炼。

皮尔斯在《待垦之路》中写道:“它始于你真心去做,它始于别人说了‘不成’而你继续坚持,它始于你说‘我们’。”教师专业成长多么需要这样的一个“我们”:名师引领+同伴共学。教师共同体的意义,远不仅仅在于所谓的“一群人可以走得远”,更重要的是,在共同体学习模式中,师徒间、学员间,有一个智慧碰撞、思想交互的“学习交响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