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德育教材中增加乡村伦理内容

在德育教材中增加乡村伦理内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通用的德育教材具有普适性,虽然对农村地区来说有一定的城市化倾向,但这一倾向是文明进步主动性选择。要在德育教材当中增加与乡村文化有关的内容,应该邀请研究乡村文化、的学者和熟悉乡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在职教师,使其与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共同编制德育教材。受这种“先进性”的引导,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德育教材时更倾向于城市化的内容。

在德育教材中增加乡村伦理内容

(一)城市乡村学校设置两套德育教材的可行性

现行的德育教材作大多具有城市化倾向,这对与农村学校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有研究人员提出建议,针对中国城乡的差异,是否能够针对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分别设置教材。建议提出专门为农村学校的德育教学设计教材,这样看似解决了教材的城市化问题,实际上隐含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设置两套教材在教育实践中是不可行的,甚至有进一步分割城乡教育的嫌疑,认为这种做法实际上加重了城乡教育的不公平。虽然城乡分别设置德育教材并不会对学生的学习升学考试产生负面影响,但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难免会阻塞农村学校的学生接触新事物和新观念的渠道,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采用两套教材的方式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不具有可行性,正如教育学者殷素梅所说:“全国统一的教材是教育公平理想在现实困境中博弈的结果”。

其次,全国通用的德育教材是由专家和专用机构共同编写的,教材的内容具权威性,设置也比较科学合理,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认知的形成具有促进和引导作用。国家通用的德育教材具有普适性,虽然对农村地区来说有一定的城市化倾向,但这一倾向是文明进步主动性选择。经济发展迅速,城乡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正在逐渐缩小。应以发展视的角看教育,避免教育停滞不前。

农村学校的教育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让农村的教育在封闭的状态下发展,禁锢在乡土伦理、乡土文化当中。通过德育课程重新塑造乡村伦理和乡村文化,首先需要建立起文化自信,使乡村文化更加具体。基于此,号召回归乡村的德育课程设置及德育教材,不能局限于学习传统乡村文化和伦理,而应以开放的姿态、进步的思维吸纳先进的价值观念。城市与乡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乡村的传统需要不断传承,城市的先进文化同样值得吸收,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应该和谐共存,二者应相互促进。因此,应在农村学校的德育教材中增添乡村文化,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

(二)根本途径:适当增加乡村伦理内容

针对乡村学校德育课程中乡村文化与伦理缺位现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可以通过修订德育课程的教材,扩大教材的选材的范围,协调乡村文化与城市文明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与乡村文明相关的内容,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等形式增进学生对乡村文明的了解。就全国通用的德育教材来说,编者应适当调整教材的内容,选择能够反映乡土文化的素材,教材中的情境设置也要立足于农村生活的真实情境,增加乡村文化及乡村的传统伦理道德,使农村学生通过教材找到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使城市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农村,打破对农村的偏见。(www.xing528.com)

适度调整德育教材的内容,增加乡村文化和伦理道德的内容,在编写教材的人员中增加了解乡村文化的专业人员。当编写教材的专家与机构大多不熟悉农村生活环境及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农村文化及传统习俗不太了解。要在德育教材当中增加与乡村文化有关的内容,应该邀请研究乡村文化、的学者和熟悉乡土文化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在职教师,使其与专业的教材编写人员共同编制德育教材。另外,编写教材的人员者需要转变理念。在借鉴西方教育成果时,要考虑我国的教育实际,也要考虑我国城乡教育的差异性。同时,以城市文化为主的知识和伦理道德编入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城市文明的“先进性”,导致乡村文明边缘化。受这种“先进性”的引导,教材编写人员在编写德育教材时更倾向于城市化的内容。编者理念会导致教材呈现出“城市化”特征。因此应该改变当前以“城市文明打压乡村文明”的理念,在教材中增加农村文化与传统,体现农村社会的文化及特色,使城乡文化平衡发展。

(三)有效保障:合理编排乡村伦理价值体系

在德育教材当中适当地增加乡村伦理的相关内容,让乡村伦理和城市伦理这两种价值体系和谐共生,共同打造健康道德教育环境。在增加乡村伦理和乡村文化内容的同时,德育教材中还应合理设置乡村文化的比重,处理好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之间的关系、城市伦理与乡村伦理之间的关系。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1)使乡村伦理在德育教材中占据合理的比例。乡村伦理分为家庭伦理、乡土习俗、生产文化、生活伦理和交际伦理五类,并分析了这五大类内容在教材当中的具体呈现。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得出结论,教材中对乡村生产文化和生活伦理方面的呈现较少,一些乡村特色伦理价值均未出现在德育教材中。随着年级的递增,乡村伦理方面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渐渐减少,低年级接受的乡村伦理方面的知识无法在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巩固,不符合持续发展的德育理念。因此,将乡村伦理融入德育教材时,不仅要合理地安排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整体比例,也要处理好乡村伦理在不同年级教材中的呈现比例,这需要编写者更进一步的思考与研究。

(2)处理好德育教材中的乡村伦理、城市伦理之间的关系。乡村伦理和城市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二者应和谐共生。倡导在德育教材中增加与乡村伦理、乡村文化相关的内容,是希望两种文明在德育课程中实现互动共生,在道德教育中呈现和谐、多元、融合的伦理文化。因此,两种文化在教材中应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从选择乡村文化及城市文化素材的角度来说,有研究人员根据近几年来农村学校的学生人数占全国小学生数的比值的变化,提出“德育教材当中涉及农村文化的内容应占教材总内容的40%”,并预测我国新编及修订的德育教材当中与农村文化相关的内容约占43%。虽然很多研究者并不认同这一推测,这一研究思路已经充分表明了城市文化和乡村文化各有特色,教材应合理安排两部分内容。针对两种文化在教材中的具体比例安排,需要研究者进一步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