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德育工作管理:目标与内容

德育工作管理:目标与内容

时间:2023-07-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员参与观——要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政治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书记、班主任等是德育管理的主力军,其他科任教师、职工等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格局。学校党组织起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同时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改善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3.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管理。

德育工作管理:目标与内容

德育管理的基本目标是: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德育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它们形成强大的合力,以有效地推进德育进程,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效能。德育管理的这一基本目标决定了德育管理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德育的思想管理、组织管理、人员管理、财物管理、信息管理等等,在此我们择要对其进行分析。

(一)德育思想管理

德育思想管理就是要提高全体教育者对德育和德育管理的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观,激发其从事德育工作的热情,提高其德育管理行为的科学化程度,从而增进德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当前学校领导应着重引导教育者确立如下德育工作观:

德育核心地位观——充分认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真正理解德育是关系到学生成长、国家发展的大事,增强德育工作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学生主体观——在德育管理中要摒弃不顾学生实际、单向灌输传统德育观念的做法。确认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认真研究学生的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

系统整体观——通盘考虑涉及德育管理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设计和组织实施,注意各个部门、人员、活动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努力发挥整体效应。

全员参与观——要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政治课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书记、班主任等是德育管理的主力军,其他科任教师、职工等也应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形成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格局。

开放互动观——认清社会与家庭对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的影响,理解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的开放互动关系,消除试图将学校封闭起来的陈旧观念。既坚持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同时又注意发挥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的作用。

为确立上述德育工作观,学校管理者应鼓励广大教师阅读有关德育的书籍学习必要的德育理论,了解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最新动态。与此同时,要在学校中开展德育工作研究,当前学校德育及德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问题,需要通过研究来提高认识,找到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二)德育组织管理

德育组织管理就是要在学校中建立必要的德育机构,形成完善的组织系统,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国家有关文件规定,校长尤其是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要全面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德育工作计划、时间、人员、经费的落实,健全德育工作指导小组,理顺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和团队组织在德育工作中的相互关系,确保学校德育工作合力的形成。学校党组织起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支持和协助校长做好德育工作,同时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改善德育和德育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于中小学德育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的设置,各地在实践中形成了几种基本模式。

1.二级制:在校长领导下,设立校级德育管理职能机构——教导处或政教处,班级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层单位,构成校、班二级德育管理系统。学校的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隶属于党支部领导系统,教学班建立班委会、团支部、少先队中队等学生基层组织。(www.xing528.com)

2.三级制:在校与班之间增设年级组,统管本年级的德育工作,形成校、年级、班三级德育管理系统。通常,二级制适合年级数和班级数都较少的学校,三级制适合年级数和班级数都较多的学校。

3.教导合一制:在校长之下只设立教导处,作为校级德育管理职能机构,在这种模式中,教导处既管教学又管德育,既管教又管导,教和导合二为一。不过,在教导处教务工作和德育工作又有专人负责,分工管理,只是分工不分家。

4.教导分立制:校长之下分设教导处和德育处或政教处,前者管教学工作,后者管德育工作。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学校常采用教导合一制,而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实行教导分立制。

5.委员会制:不设政教处,而设学生思想工作委员会,负责统筹全校学生的德育工作。无论哪一种形式,一定要从自己学校的实际出发,追求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组织管理还应包括必要的制度建设,如德育工作的岗位责任制、检查评比制、奖惩制、协调制、工作研究制度等。通过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三)德育渠道管理

实现德育目标有多种工作渠道,德育管理要抓好的主要渠道有:

1.教学途径的德育管理。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要课程,在诸多渠道中居于特殊重要地位,为此学校要加强管理。学校领导应派专人负责思想政治课的建设,保证教师的配备和教学时间。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研究,将思想政治课从“应试教学”中解脱出来,改革思想政治课的考试评分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促进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其他各门学科则要克服教学中德育一般化、随意化的倾向。学校要组织力量在学习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归纳出各学科、各章节的德育“渗透点”,供教师在备课、上课等教学环节中参照执行。

2.班主任工作管理。班主任承担着大量德育任务的落实工作,其工作优劣直接影响到德育的效果,因此学校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管理。学校要选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对他们充分理解、信任,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平时要加强对班主任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业务水平。

3.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管理。团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具活力的力量,在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自治能力以及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德育活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学校应强化团队工作管理,选配好团队的专职干部,关心学生干部的培养与教育。

4.学生的自我管理。中学生已有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完善的自我管理是中学德育管理活动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代表着德育管理的升华。为此,学校管理者应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通过开展各种相关活动,如小小校长助理制、班级值周制、校际班际交流活动、学生自办刊物等,为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搭建舞台,让学生在独立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养成主体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