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掘学科教材中的美育和德育元素,实践三感教学模式

发掘学科教材中的美育和德育元素,实践三感教学模式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各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利用教材中美的因素进行美的教育,关键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理念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英语的音形美和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模式第一阶段:感染感染旨在创设情境,打动心灵。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我们为什么不能每个星期抽出几分钟时间来用经典的英文歌曲来给高三学生来调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呢?

发掘学科教材中的美育和德育元素,实践三感教学模式

我国美育的先驱者蔡元培先生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各学科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元素。”利用教材中美的因素进行美的教育关键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理念创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美育可以完善人的意志和认知心理结构,在教育方式上,美育是一种感性的引导和诱发,依靠受教育者的人生体验与领悟,从趣味满足中获得认同和教益。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唤醒、感染、感化和激励。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运用美学规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和艺术氛围,使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接受知识,其结果必然是学生的心智得到激活,生理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大幅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将美育定义为:“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通过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等等。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英语学习也起着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非智力心理品质的功效,因为要学好一门外语学习者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要经受各种挫折,要有愈挫愈勇的优良心理品质。

(1)利用英语的音形美和文化内涵来感染学生

模式第一阶段:感染

感染旨在创设情境,打动心灵。通过创设情境,引发情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搭设一座桥梁,尽量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奥古斯丁说:“在儿童的语言学习里,无拘无束的好奇心比讨厌的强制更有力量。”因此,语言教学尤其应注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英语与汉语分属于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因而构词方式大相径庭。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了汉字构成的“六书”理论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汉字因其偏旁部首都有其独特意义而易于识记。英语作为屈伸语,虽然没有像汉字一样的偏旁部首,却也有自己的六种构成方式:词缀法、转类法、合词法、拼缀法、逆成法、缩略法。

其中词缀法中的前缀、后缀、词根分明就像汉字的偏旁部首有其独特的含义。如:前缀re-是重复之意,en-是“置于……之中”的意思,后缀-ment是表示动作结果的名词后缀。前缀、后缀、词根来组成英语的万千词汇。如:force是“外力”之意,enforce则是“实施”——将外力置于其中,enforcement当然是名词“强制实施”,reinforce而非reenforce是“增援”之意。英语构词为了避免重复而把第二字母e换成i来增加单词的美感。如此实例在英文中俯拾即是,可谓美不胜收。又如前缀sym-是共同的意思,词根-path-是情感的意思,组成单词sympathy当然是同情的意思。词根-phon-是声音的意思,结合前缀sym-组成symphony是交响乐。(可以理解为所有声音一起响)。在平时词汇教学中有意识地补充常见的英语前缀后缀和词根的含义,让学生感受英语单词的形式之美,消除学生对大量英语单词的畏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精确记忆单词。

英语语音之美在英语歌曲上最能体现。在高三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加一些经典英文歌曲作为调节剂,以达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效果。我在多年的高三英语教学生涯中,两首英文歌曲是必定介绍曲目,一是When You Believe另一首是Scarborough Fair。前一首本是一首是电影沙漠王子》的主题曲。我把歌曲的主旨变为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潜力。歌中有一句歌词是“We were moving the mountains long before we knew we could”——“我们移动了山而自己却浑然不知”,成了不少学生的座右铭。另一首古代苏格兰民谣Scarborough Fair:

问尔所之,是否如适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

蕙兰芫荽,郁郁香芷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彼方淑女,凭君寄辞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伊人曾在,与我相知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在介绍这首歌时同时介绍海外华人翻译成诗经体的四言译文,并将歌词的内容与汉乐府诗《上邪》相对比。欣赏悠扬的古苏格兰民谣和着古朴的诗经体译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可以是积累词汇和了解发音的好方法。因为听歌时笔者常常给歌词挖空要求学生听出所缺的单词。美育的愉快教育特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寓教于乐”,以情趣娱乐人。必须能给受教育者以美的享受,然后才能激起他们的情感力量,达到美育的目的,同时又能给学生更深刻的印象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叶澜教授发表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生命活力是一个有效教学研究最有吸引力的名词。关注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可以说是达到了生命的极限,三点一线的单调枯燥生活会把充满朝气的年轻生命变得暮气沉沉。我们为什么不能每个星期抽出几分钟时间来用经典的英文歌曲来给高三学生来调剂一下紧张的学习生活呢?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只有在精神愉悦、情感澎湃的审美感受中,受教育者才能深刻领略,经久不忘。强化美感功能,调动起他们强烈的感情,以美的特有魅力和感染力,有效地作用于受教育的孩子,教学的有效性便自然产生。

语言与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学习不可避免地要涉及文化学习。英语教师应该甚至必须有意识地把语言的丰富文化内涵在英语语言课堂上呈现出来。熟悉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进一步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深入了解本国文化,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笔者根据高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即高三年级阶段,可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将优秀的原声电影或原版电视剧的片段引入高三英语教学的课堂。先找到适合学生英语程度的电影或电视剧,挑选最精彩的部分用视频剪辑软件来处理一两分钟左右的片断。然后用字幕编辑软件给它配上带空格的英文字幕进行教学。如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不仅可以学到地道的美国口语“like peas and carrots”“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 you never know what you will get.”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美国现代历史人物。美国原版经典肥皂剧Growing Pains的片段,并为之加上有空格的字幕。这也是我常常用来调节学生紧张的复习迎考心理的妙方,也是了解西方文化的绝好途径。有关英美国家文化常识的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英语语言学习的关键,应该而且必须在语言课堂中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在高考中常考核学生是否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如2007年上海市春季高考阅读理解第四篇考核了学生是否了解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社会种族隔离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发掘的英语的音形美是有限的,但这是一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和激发兴趣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或者说是有授人以渔的功效。

(2)发掘教材中的德育美育要素联系实际感化学生

模式第二阶段:感化

“感化”意在进入情境,认同内化。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学生作为主体共同探讨、发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体验和领悟。教师应善于利用本学科教材挖掘德育资源。例如:挖掘学科内容中的德育因素,于平凡处发现闪光点,寻找其中的育人契机;挖掘教学内容外的德育因素。作为教师我们应把美育作为德育最好的资源,以“美作德之资”为基本理念,以“以美载德、以美辅德、以美育德”为基本策略来提升德育的层次和效果。以美辅德可以加强德育,以美启智可以促进智育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新世纪英语教材从主题选择方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其中不少课文都是德育渗透和美育融入绝佳样本。(www.xing528.com)

例如:在教新世纪教材第五册第一单元“Wonders in the World”单元中的“Wonders in Architecture”时,我立刻意识到了这篇课文是一个爱校教育的绝佳载体。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PPT上打出世界各国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英国白金汉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埃及的金字塔、美国的白宫,中国的长城等等并要求学生说出建筑的英文名称和所属国家。周游一下世界各国名胜之后,在屏幕上展示出罗店中学新校区宏伟照片,要求学生们讲出这些建筑所属的对象。最终学生们一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么美丽的校园属于每一个罗中人,每一个学生每一个老师都应为她感到骄傲,应为她争光。接着让一个学生在钢琴曲背景音乐下,用英语介绍课文中的世界奇观悉尼歌剧院。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听着轻柔的背景音乐,看着屏幕上的悉尼歌剧院的图片,和着学生带有英国口音的英文介绍,确能使学生在感官上得到美的享受,然后要求学生尝试着通过小组讨论集思广益来介绍他们的母校,最后要求学生们仿照课文的写法,来写一篇介绍罗店中学的文章(其中必须包括辉煌的过去和对未来的展望)。在“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得到了一次爱校教育的洗礼,达到了所谓的教育无痕的效果。因为当孩子意识到他在接受教育的时候,教育的意义已经失去了。(林格,2009)“美”大多采取轻松愉快的方法诱发学生,使学生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获得精神的满足和愉悦,启迪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娱乐中接受道德教育。余文森教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这样学生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其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余文森2002)在德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变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并借助美育的手段,使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有趣的活动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道德教育

(3)补充教材外经典诗歌和经典散文使学生感悟人生

模式第三阶段:感悟

“感悟”指跳出情境顿悟深化。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观点。教师可以利用英美文学史上的通俗易懂的经典诗篇和经典散文让学生在心灵中产生一种震撼,或依据自己的经验来体验诗歌和散文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人生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到了高三阶段学生的英语学习应该是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这个阶段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文字层面,而是应该涉及英语的文学背景层面了。因为文学是一种最高级的语言形态,通过文学学习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教学除了语言教学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巨大的审美功能,可以培养学生高尚健康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李海林2006)新世纪教材中虽然有几个内容较浅的文学内容单元,但笔者认为这样对于学生文学常识的了解是远远不够。高三学生读长篇英美小说,的确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能力和时间。因此笔者觉得诗歌和散文是了解英美文学的较便捷的入手之处,但新世纪英语教材有关经典诗歌散文的材料太少了。只有第六册课文中涉及了Robert Frost的诗作The Road Not Taken。而诗歌是人伦的钥匙,是灵魂的镜子。毫无疑义,学生们开始可能不懂。但是,诗的力量就在于每一次朗读,在给我们教育之前,先以它的音韵节奏按人类的普遍范例陶冶我们。没有完美的教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诗歌、散文的阅读经历给学生补充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识地挑选一些文字浅显,但意味隽永的诗篇和散文介绍给学生,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并使学生得到人生感悟。这些短小的诗篇不仅教学上的操作方便,而且学生不会像读原版英文小说一样因为大量的生字半途而废。笔者在连续7年的高三英语教学中整理里十几首英美文学史上的经典诗歌和散文,并有计划地在高三一年时间中介绍给学生。一般在每周英语自习课上在默写词汇、短语和句子之后进行,作为怡情和减压之用,或是加深印象之用,亦是积累写作好句之用。如:在学生遇到挫折时介绍美国诗人.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的The Rainy Day其中的名句是:

Behind the clouds is the sun still shining;

Thy fate is the common fate of all,

Into each life some rain must fall,

Some days must be dark and dreary.

如上诗文简单浅显但富有哲理,给人启迪同时又可以轻松地记忆,这样的句子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英语作文中或是中文作文中可随时运用。在新世纪高中英语教材第六册书中出现了Robert Frost的The Road Not Taken(未选之路)时,介绍他的另一首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林边小立)。其中的励志名句历来为多少文人所引用,为众多仁人志士提供了前进的动力。

The woods are lovely,dark and deep,

But I have promises to k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And miles to go before I sleep.

经典散文如If I Were a Boy Again,语句优美,通篇充满着作者对其年轻时的顽皮的后悔和遗憾,及对读者的谆谆教诲。其中的名句如“There are only two creatures who can surmount the pyramids—the eagle and the snail.”

“A good skater never tries to skate in two directions at once.”常常出现在学生的习作中。同时本文通篇都是虚拟语气句式,对学生理解高三的唯一语法项目虚拟语气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又如经典散文April Showers Bring May Flowers通篇诗一般的语言告诉读者在逆境中要坚持不放弃。其中的结尾句“Overwhelming darkness may endure for a night,but it will never overcome the radiant light of the morning.”曾经有一个高考考生的英语作文中恰当引用了该句而获得高分。其实诗文其实离学生如此近,可以信手拈来,在我们日常教学中只要多一点付出和留心,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并让这种对诗文的喜好和热情从教师那儿转移到学生身上,从此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第斯多惠坚持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实践更为重要的不是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引导鼓励学生去自己去发现,去感悟人生。真正的有效教学是让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育和德育的熏陶感染,在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提高人文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