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鞠躬尽瘁,永不止息

鞠躬尽瘁,永不止息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中民作为编剧与申凤梅有过多年的合作,他认为申凤梅的成功一是人品好,二是敬业,三是有副好嗓子。“文革”时期,申凤梅的一些同事批斗过她;“文革”后,申凤梅还竟然帮忙把当年批斗她最凶的同事的家属工作落实了。1995年7月20日,申凤梅因病逝世。出科后演草台连年战乱,九死一生仗乡亲命才保全。

鞠躬尽瘁,永不止息

王中民作为编剧与申凤梅有过多年的合作,他认为申凤梅的成功一是人品好,二是敬业,三是有副好嗓子。申凤梅的道德、人品至今为人称颂。最能表现她心胸豁达的一件事是她对待“仇人”的态度。“文革”时期,申凤梅的一些同事批斗过她;“文革”后,申凤梅还竟然帮忙把当年批斗她最凶的同事的家属工作落实了。申凤梅对待观众一视同仁,在农村演出时,她听到有位老太太年纪大、耳朵背,没能听清戏词,就拉着她的手、趴在她的耳边清唱;在新疆慰问演出,她带着演员不辞辛苦奔波两百余公里,为的是给28位在井下作业没能听到家乡戏的工人演唱;她走到大街上,碰到小商小贩让她唱,她也是张口就来……她身体力行培养接班人,将学生视如己出,晚年演出时总是让学生演出头半场,她演后半场;她尊重编剧和导演,总是将别人送给自己吃的东西先拿给他们吃;她积极为越调培养创作人才,支持罗云、任志玲到上戏、国戏导演专业进修;罗云排现代戏《红大娘》,申凤梅一直找不到感觉,三十岁出头的罗云当着众人的面毫不留情地批评她,让她到院子里拉架子车直到练好为止,她忍泪乖乖执行,这时她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名演员了;她没有门户偏见,积极支持越调兄弟院团工作。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市场低迷,基层剧团勉强维持生存,名演员走穴成为一时风尚。申凤梅没有抛弃她的同事和越调,没有选择自己一人去挣私钱,她怕的是人心涣散。有兄弟团经济困难,她却不辞辛苦、不计报酬帮忙演出。1983年,周口地区越调剧团升格为河南省越调剧团,她为此付出了巨大心血;她积极筹备成立河南省越调艺术研究会,并成功筹办了河南省首届越调青年演员荧屏赛;她筹资三十万,拖着病体,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越调电视艺术片诸葛亮》系列的拍摄;在她临去世的前三个月,带着新排的《七擒孟获》,抱病乘硬板车从郑州到太原参加“金三角”汇演,一路上还不忘向导演高牧坤学习念白。到了北京后,她已经不能走动,她拼尽最后气力再一次把越调三国戏呈现给首都观众,在人民剧场演出的《七擒孟获》成了她人生的绝唱……临终前,她把全部积蓄捐献给了在家乡由她筹建的凤梅小学……她把一生全都投入到了戏里,投入到了越调事业中。

1995年7月20日,申凤梅因病逝世。灵堂前摆放着申凤梅生前演戏用过的一双厚底靴、一把羽毛扇和一条板带,前来吊唁的人不仅有省市领导,还有许多在申凤梅生前听过她越调戏的普通观众。其中就有一位不知姓名的农村老太太,她可能与申凤梅有过结交,或者只是听过申凤梅的戏,她知道申凤梅爱吃芝麻叶面条,于是就端着一碗面条哭着赶来祭奠……出殡那天,从剧团到火葬场的那段长路挤满了各地赶来的吊唁群众,铺满了花圈……

常言道日月如梭人生短,

白发青丝飞霜转瞬间。

过往事恍如在眼前浮现,

蓦回首已虚度六十八年。

十一岁凤梅我家中遇难,

不愿当童养媳才学艺科班。

出科后演草台连年战乱,

九死一生仗乡亲命才保全。

二十岁幸遇得阴霾初散,

旧戏子变成了人民演员。

三十一党旗下发出誓愿,

报党恩把此生都付梨园。

三十六京城拜师总理接见,

铺就我艺术生涯新的开端。

只道是凭好风宏图再展,(www.xing528.com)

谁料想逢内乱一梦十年。

新时期万象新芳菲吐艳,

返舞台羽扇纶巾再谱新篇。

五十二登银幕了却夙愿,

为观众顾不得白发新添。

自此后十六年未敢怠慢,

哪怕是多演一场多唱一句心中也甜。

至如今眼看着烛残灯暗,

叹只叹难再挂诸葛长髯。

辞舞台可知我几分眷恋,

别观众可知我几多心酸。

……

梨园春再来群英烂漫,

那时节凤梅我含笑九泉。

这是越调现代戏《申凤梅》中申凤梅临终前的一段唱词,它是创作者对申凤梅一生的精炼概括,又何尝不是申凤梅对自己艺术人生的慷慨抒怀。

申凤梅或许就是诸葛亮的转世,她为越调而生,他为蜀汉而生;在河南三大剧种中,若豫剧占天时,曲剧占地利,则越调靠人和,这也是魏蜀吴鼎立时的三国情势。是诸葛亮选择了申凤梅,还是申凤梅选择了诸葛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