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如何打破同一个模式的恋爱死循环

我如何打破同一个模式的恋爱死循环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01我的四段“暧昧”关系——我是如何变成焦虑型依恋者的?事件1:初中升高中时,我喜欢上了与我考入同一所高中的一名初中同学。事件2:高三,因为座位坐得很近,我跟一个女孩A成为“闺蜜”的关系,有一段时间很暧昧并且让全班都感觉我们“在一起”,但在那个时候,A却喜欢同班的另一个男孩B,A却一直“欺骗”我说她和B只是朋友,我因为受不了A和B经常在一起而与她有了矛盾与冲突。

我如何打破同一个模式的恋爱死循环

01 我的四段“暧昧”关系——我是如何变成焦虑型依恋者的?

事件1:初中升高中时,我喜欢上了与我考入同一所高中的一名初中同学。这是我对于男女亲密关系的第一次主动尝试。我记得很清楚的是在我被明确地拒绝后,我还是没有死心,给对方造成了一些困扰,直到最后关系破裂。再加之当时我的学习成绩变得不值一提,自信就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因此这次失败的尝试让我开始自我怀疑,怀疑自己在女孩们眼中的形象,开始怀疑自己的社交能力。所以这样一次浅尝辄止的经历,让我对“想要一个能一直陪我的女孩”这个念头产生了极度渴望

事件2:高三,因为座位坐得很近,我跟一个女孩A成为“闺蜜”的关系,有一段时间很暧昧并且让全班都感觉我们“在一起”,但在那个时候,A却喜欢同班的另一个男孩B,A却一直“欺骗”我说她和B只是朋友,我因为受不了A和B经常在一起而与她有了矛盾与冲突。

我很在意A,比如对方一声不经意的叹气,我都会注意到,并且很多时候都会浮想联翩。而在这个时候,面对如此多的焦虑、负面的情绪,我的办法就是坚持写日记来记录下自己的情绪,然后感觉就会好很多。有可能是因为我太过焦虑,也有可能是因为本就无法改变,我的那些小小的怀疑与焦虑很多次都得到了印证,我也因此越来越焦虑。之后由于高考我渐渐以学业为重,就和他们没怎么接触了。当时我没有认识到事情的本质,我觉得结束了亲密关系就可以结束焦虑,这种方法在高三也确实是一种现实的做法,但是效果也只是暂时的。这段经历在我的内心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害怕我喜欢的人表面上跟我看似关系很好,实际上却喜欢别人,而我却像个傻子一样被蒙在鼓里,所以在之后的一些亲密关系中,我就反复想要确定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对一些细节很敏感,也对对方充满着不信任。

事件3:大学,我在班级QQ群认识了一个女生,因为都喜欢泰勒·斯威夫特这个明星而逐渐熟络。后来我们因上同一门课并有着共同的爱好而越来越亲密。因为我帮了她很多,例如修自行车、补办学生证图书馆找书等,我都能在她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我感觉自己好像喜欢上了她,可在那时却知道了她有异地恋的男友。为了让这段关系持续下去,我便自我安慰:做个“男闺蜜”也不错。

接触时间长了之后,我发现她很可能有抑郁症,时不时会有一些抑郁情绪。但我在那个时候“天真地”认为我可以去改变这些。而之后在我们一起出去玩时又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在地铁站的时候她的手机被扒手偷了这让她不知所措。在我们去找报案的路上,她死死地拽着我的胳膊,甚至拽得有些生疼,在那时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一定要一直陪着这个女孩。尽管我不是她的男朋友,尽管跟她在一块儿,快乐与伤心会交织在一起,可是我不能抛弃她,我要照顾好她。之后我们便更加亲密,而丢手机这件事情虽然对于她来讲是一个很不开心的经历,但因为我的帮助和陪伴,却让我们的关系发展到了除了身体接触之外,跟普通的男女朋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程度。她的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她甚至愿意让我做她的“哥哥”。之后我们就是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亲密关系。

可是,十一假期过后,我却又感觉到了她的忽冷忽热,再加之有一天晚上我阴差阳错地加了她男友为QQ好友,可能是我内心的怀疑,以及跟有抑郁情绪的她相处总是很累,我终于跟她提出了断绝这段关系。在这之后她和我其实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我知道我无法忍受那样的关系,便就再也没有提出和好,只是那之后一周的梦里都是她在对我说和好。不过万幸的是,在我看来,分开之后她并没有去做一些让人害怕的事情,而且似乎也慢慢和我一样走出了悲伤,这也让我心里好受了一些。

在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一种两个人互相吸引、关系逐渐变好的过程,也感受到了被关心被依赖的“恋爱”的快乐,这是我之前从未感受到的。而由于事件2的影响,我的焦虑依然没有减退,依然很黏人。可是由于在事件3中,对方的表现比我还要黏人与依赖,我内心中的安全感还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这也给了我一个经验,如果找到了一个能够接纳我的人,拥有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或许我的焦虑就会得到缓解。

事件4:在跟她分开之后的一段时间,我加入新的社团,认识更多的人,好让自己转移注意力。可是在之后我陷入了一个死循环:我又喜欢上了一个跟我每天都在聊天的女孩,虽然刚刚认识的时候我们聊得十分投机,可是之后她变得忽冷忽热,后来我发现她虽然是单身而且对我有好感,可是她仍与一个男生纠缠不清,于是我再次选择了主动离开。之后又遇到一些跟自己聊得投机的女孩,很容易就在意她,然后发现对方对自己没兴趣或者已经有了男朋友,我就迅速断绝关系。进入大二,我玩了一年的游戏来转移注意力,对游戏失去兴趣之后,又开始在乎一个对我比较关注的女孩,结果最后再次闹崩了。因为我过于在意对方对我的关心和在乎,太在意自己想要的那种“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幻想。

我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死循环,焦虑的感觉又回来了,总是对对方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也过于强烈,过去的经验总让我觉得:如果这个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或者无法满足自己被关心被依赖的需要,这个人就不是“对的人”。所以我疯狂地寻找那个可以陪自己的人,甚至别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就以为对方可以成为那样的一个人,继而对关系产生错误的判断。发现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幻想后,为了减少自己内心的纠结,我就直接把关系狠狠地断掉,删除所有联系方式,就这样又把和三四个女孩的关系搞得很僵。由此,我的内心一直都处于一个渴望亲密关系却又不断对他人失望的状态。(www.xing528.com)

02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内心被认同被依赖的渴望是我去寻求一段亲密关系的内在动力。

(2)在寻求的过程中一些不被认同的经历加重了我的渴望,而被认同的经历也加重了这种渴望。

(3)我一直都认为我在亲密关系中的焦虑是正常的,是焦虑保护了我,而并非是焦虑导致了关系破裂。

(4)过往的经验让我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可以满足我需求的人,所以我就不需要去改变自己的焦虑,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5)过往的经验告诉我在与一个人的关系陷入危机时,直接断掉关系对我来说是损失最小并且最有效,实际这种办法对于亲密关系的维持是很不利的。

点 评

作者从高中到大学在处理和异性的亲密关系时大部分都搞砸了。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变得焦虑,用了一些不太合适的方法进行自我保护。他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依然无法摆脱过去经验带来的惯性。上了“爱情心理密码”这门课后,作者逐渐了解到他的这些人际交往的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同样存在,并且也有解决办法。他从这门课开始,能够学着用理论去解释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办法。就像他说的:“我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给自己一个改变的开始。不要想着轻易地去改变别人,先去改变自己,也许别人也会因此而改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