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人整合医疗:超越生物医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的医学模式

全人整合医疗:超越生物医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的医学模式

时间:2023-05-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人整合医疗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人医疗,指关注病人身体、心理、社会等健康的医疗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二是整合医学,指以病人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分工,共同服务于病人的医学模式,从学科细分、专业分工的医学模式转变为学科整合、团队医疗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

全人整合医疗:超越生物医学模式,打破学科界限的医学模式

全人整合医疗主要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全人医疗,指关注病人身体、心理、社会健康的医疗模式,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二是整合医学,指以病人为中心,打破学科界限和专业分工,共同服务于病人的医学模式,从学科细分、专业分工的医学模式转变为学科整合、团队医疗的医学模式。

生物医学模式把人作为生物体进行解剖分析,力图寻求每一种疾病特定的生理、病理变化,研究相应的生物学治疗方法。该模式以疾病为中心来解释病人的健康问题,视疾病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体。将疾病从病人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抽离出来,这是该模式的重要缺陷。

生物医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以生物科学为基础,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理论和方法简单、直观,易于掌握。资料如实验室检查、活体或尸体检查结果可以得到科学方法的确认,可使医生治愈许多原来是致命的疾病,并控制许多尚不能治愈的疾病。

生物医学模式在医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它存在一定缺陷,给人们的思维活动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一是忽视了病人的需求。医生致力于搜索各种资料作为疾病证据,来解释就诊者的症状和体征,以此作为评价病人健康状况的标准。而对于病人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如生命质量,不予评价。医生忽略了病人的主观感受和需求,致使诊疗过程机械化和失人性化。

二是医患关系疏远,病人依从性降低。病人被动接受医生的检查和处理,医生的关注重点在于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医生对疾病的热衷和对病人的冷漠,致使医患关系疏远,必然导致病人依从性的降低。

三是医生思维的局限和封闭。医生强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的客观意义,而忽略了与疾病密切相关的性格、个人经历、经济情况、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因素,导致促进健康的措施收效甚微。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恩格尔,于1977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一种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批评了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医学模式,指出这个模式已经获得教条的地位,却不能解释并解决所有的医学问题。为此,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实现了对生物医学模式的超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是以人类的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变化为依据的。这一模式认为人类产生疾病的原因不仅有生物因素,而且还有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因而治疗方法除了传统的生物学方法以外,还应当包括社会科学法和心理学方法。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仅要研究自然的人,还要研究人的状态和人所处的环境。医学应该是在人与生存环境和谐适应的基础上,改善人的生存状态,而不仅仅是简单的治病、防病和促进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不断完善。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首次提出三维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一种心理、躯体、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国际卫生保健大会上通过《阿拉木图宣言》,重申了健康的内涵,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在《渥太华宪章》中提出:良好的健康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发展的重要资源。1984年在《保健大宪章》中进一步将健康概念表述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的概念,认为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一四维健康观将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它既考虑到人的自然属性,又考虑到了人的社会属性,使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更加全面化。

生理健康是指人体的组织结构完整和生理功能正常。人体的生理功能是指以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为基础,以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为目的,协调一致的复杂而高级的运动形式。生理健康是其他健康的基础,是自然人的健康。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有三项基本原则:一是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指心理反映客观现实,无论在形式或内容上均应同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二是心理与行为的整体性,指一个人的认识、体验、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和行为是一个完整和协调一致的统一体;三是人格的稳定性,指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道德健康以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为基础,并高于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道德健康的最高标准是“无私利人”,基本标准是“为己利他”,道德方面不健康的表现是“损人利己”和“纯粹害人”。

社会适应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适应,包括职业角色、家庭角色及学习、娱乐中的角色转换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适应。社会适应良好,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工作能力和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能胜任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角色,而且能创造性地取得成就贡献社会,达到成就自我、实现自我的目的,这是最高境界。缺乏角色意识,发生角色错位是社会适应不良的表现。

医学的发展由全科走向专科,再由专科发展到亚专业,加上高科技的发展以及企业化管理的导入,引发了医学界的工业革命,并且协助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学科亚专业的发展,成功促进医务人员及科学家将复杂的人体分成不同的脏器和部位,并对单独脏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治疗,同时不断地缩小研究单位而取得了非常多突破性发展,也形成了目前医院学科不断细分的状态。

目前医院学科的不断细化,局限了医务人员的视野,使得本专业的医务人员只看到自己熟悉的器官和疾病,对于病人的了解只停留在生物医学层次,而忽视了“生病的人”。导致很多的医务人员用“疾病”代替了“病人”,以“脏器”取代“病人”,医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流于形式,失去了对病人的尊重和关心。

随着老年患者和慢性疾病的增加,疾病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学科的细分和专业的分工会导致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缺乏通才的医院管理者,这会导致患者住院时间的延长和医疗资源的浪费。(www.xing528.com)

梅奥诊所是一家“如果真得了大病值得一去的医院”“最后能求助的法庭——医学诊断的最高法院”。人们确信梅奥会向他们提供诊断和解决方案。他们期待着仍存争议的医学观点、医疗诊断,抑或治疗方案能够得到澄清和辨析。“最终会给你一个明确答复”是梅奥诊所形象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方面。

作为美国最大的非营利性综合医疗集团之一,梅奥诊所拥有150余年的历史,是代表世界最高医疗水平的医疗机构,有“医学麦加”的美誉。

梅奥诊所保健模式的基本要素:(1)各方面的医学专家组成团队,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照料,因为医学是合作的科学;(2)从容不迫地检查每位病人,充分地倾听;(3)梅奥诊所医生和病人的社区医生一道指导病人的治疗;(4)提供高质量的照料的同时,还有同情和期待;(5)尊重病人、家属和病人的社区医生;(6)及时地全面评估、高效地判断和治疗;(7)可得到最新、最先进的诊断以及治疗技术和手段。

患者需求至上: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传承以“患者为中心”的价值观,都将成为梅奥诊所管理层的首要职责。倡导合作医学:医学发展成一门合作的科学已成必然趋势。为了患者的利益,医生、专家、实验工作者应共同协作,互相支持,解决诊断和医治过程中随时发生的难题。

梅奥诊所的医生们并不从他们建议的任何检查和治疗上获得经济利益,这让患者很放心。医生花费时间协助同事,同样不会造成个人收入减少。

全人医疗模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完整医疗思维;二是整体护理模式;三是全面康复理念;四是患者安全目标。

完整医疗思维主要包括:一是详细信息采集;二是全面体格检查;三是必要辅助检查;四是准确循证诊断;五是最佳治疗方案。

整体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一是及时病情观察;二是专业生活照顾;三是安全治疗处置;四是积极心理支持;五是合理膳食指导;六是有效健康教育

全面康复理念主要包括:一是医疗康复;二是教育康复;三是职业康复;四是社会康复;五是康复工程。

患者安全目标又分为国际患者安全目标和中国患者安全目标。国际患者安全目标:一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是改进有效沟通;三是改进高警讯药品的安全性;四是确保安全手术;五是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六是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导致伤害的风险。

中国患者安全目标:一是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二是强化手术安全核查;三是确保用药安全;四是减少医院相关性感染;五是落实临床“危急值”管理制度;六是加强医务人员有效沟通;七是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八是鼓励患者参与患者安全;九是主动报告患者安全事件;十是加强医学设备及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学科整合模式,也称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通常指来自两个以上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针对某器官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讨论,形成诊断治疗的决议并由相应学科成员执行的治疗模式。

这一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其优势在于可以使患者利益、规范化治疗、执行力达到最大化,有利于医院学科品牌和平台的良性发展,并且可以实现跨专业协作。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对每个患者的评估和治疗是预先规划的,这样就可以避免因为专科医生其他科知识更新不及时带来的局限性,也让每个有需要的患者在疾病治疗开始前,就能获得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可以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不仅是治疗方法的改进,更是治疗理念的改变。

多学科协作综合治疗小组的建立为医疗模式和医院管理带来了新思路,旨在使传统的个体式经验性医疗模式转变为现代的小组协作规范化决策模式,由此推动全方位专业化、规范化诊治策略与合理化医疗资源整合配置,最终以质量控制系统来不断提高亚专业水平和进一步推动多学科交叉发展。

调研结果显示,整合门诊作为一种新型门诊模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尤其是多系统、多脏器、跨科性的疾病患者。这类病人长期往返于各有关科室和医院之间,费尽周折,但得不到及时、合理的诊治,产生了单科依次排队、重复挂号收费、重复检查、重复处方等现象。因此,整合门诊的开设引导这部分患者接受正规诊治,优化和缩短诊疗流程,降低了医疗费用。

医院不但分科越来越细,医务人员的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医务人员可以分为主诊医生、责任护士、临床药师、康复治疗师、膳食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个案管理师等。医生又分为门诊、住院、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内镜检查等不同专业的医生。康复治疗师又分为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文体治疗师、康复工程师等。

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是以主诊医生(或主管医生)为团队领导,其他不同专业的医务人员参加,同时患者、家属陪护也共同参与的一种诊疗模式。这种诊疗模式可以从不同的专业角度来考虑患者的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问题,从而使患者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全面恢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