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打破套套逻辑?

如何打破套套逻辑?

时间:2023-06-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五常的书里面经常提到有一种逻辑很蛊惑人,这种逻辑叫作“套套逻辑”。从定理要求的量价因果逻辑,到使得理论成立的量价因果逻辑之间的完全相反,再到假设前提和理论结果的一致,可见均衡价格理论在求简求美的过程中,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套套逻辑”。打破套套逻辑,就是解除供应和需求平衡的假设,解决库存这个核心矛盾。

如何打破套套逻辑?

学习经济学探索动态价格理论的过程中,偶然间看到了张五常先生的那套《经济解释》。第一卷叫《科学谈需求》,这里面他提出研究经济学的一些方法和理念,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张五常的书里面经常提到有一种逻辑很蛊惑人,这种逻辑叫作“套套逻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两条腿的人有两条腿”,这句话可以说正确得不能再正确了。人有两条腿已经是一般客观的规律,通过客观的观察还不够,加上两条腿来修饰这个人,那这个人肯定就只能是有两条腿的人。给出了太武断的假设,就可以使得一句话永远正确,因此,对于假设的理性思考还是很有必要的。

均衡价格理论假设供需能够相等形成均衡价格,这个巧妙的假设使得理论无懈可击,但是也使得理论的解释范围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供应和需求相等其实是这个理论的结果,也是这个理论成立的前提。均衡价格理论解释实际价格偏离均衡价格以后,供需数量之间存在缺口,这个缺口就是所谓的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这种不平衡会自动把价格拉回到一个均衡,使得这个供应和需求重新匹配。但是,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可以持续很长时间,回归平衡之前库存普遍存在。当然有人会建议,不用太死板,在供大于求的时候,库存上涨就是一种变相的需求;在供不应求的时候,库存释放就是一种变相的供给。把库存灵活地纳入到供应或者需求一侧,均衡价格理论完全成立,这样就把复杂的库存问题给巧妙地回避了。问题在于,上涨的库存需求和真实的消耗需求实际上不是一回事。库存需求如果没有超过真实需求的效用,那么谁愿意去增加库存?有人说可以持有库存待涨,但是如果价格下跌,这个风险不是谁都能够承担的;而且如果持有库存实物待涨,显然不如持有期货头寸更高效。库存释放形成额外的供给也得有合理的动机,把库存让给别人好过自己消化,卖方才能够舍得放弃,卖库存的所得和正常供给所得的效用也不相同。

总之,回避库存虽然简化了理论,但是可能就忽略了库存和价格之间真实的影响机理。从定理要求的量价因果逻辑,到使得理论成立的量价因果逻辑之间的完全相反,再到假设前提和理论结果的一致,可见均衡价格理论在求简求美的过程中,难免也存在一定的“套套逻辑”。打破套套逻辑,就是解除供应和需求平衡的假设,解决库存这个核心矛盾。在现实的市场当中,几乎不会存在需求量和供应量之间完全相等,库存是普遍存在的。供应量等于需求量这个假设显然是不能反映真实的市场情况的。库存等于供应减去需求,供大于求的等效说法就是库存上升,供不应求的等效说法就是库存下降。合理的基本面模型应该包含需求量、供应量和库存量三个基本要素。供应减需求等于库存,反映的是供应、需求和库存三者的一个确定的线性关系,供应、需求和库存数量之间的波动必须满足这个线性关系的约束,这种约束不是假设。只要知道了其中的任何两个量,就可以计算出第三个量。从关系上,零库存也可以说是供需平衡的结果。(www.xing528.com)

从执意于研究怎样使得供应等于需求和市场理想出清状态下的价格,不如转而研究供需平衡状态和价格之间是否有逻辑上的关系。这样就承认市场注定是供需之间不平衡,把库存作为客观存在去研究。通过打破假设后的进一步研究,把我们从商品价格的静力学带向商品价格动力学研究,不必再纠结于寻找“均衡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