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及批判

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及批判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将这种抽象的异化观转化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说。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运用异化劳动观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此前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展开批判了。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着劳动的异化现象,这是由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其劳动本身的关系所决定的。

异化劳动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及批判

异化一词的法文是“aliéner”(动词)和“aliénation”(名词),其本义是“转让”或“出卖”。从词义上来说,异化是指同类事物演变成不同类的事物。从哲学上来说,异化是指将自己拥有的东西转化成同自己对立的东西。在黑格尔那里,异化被认为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过程中的特定阶段,即绝对观念外化为自然和社会取得客观的异己的形式。马克思将这种抽象的异化观转化为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提出了异化劳动说。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1842—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还主要从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的角度思考异化问题,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已经形成了明确的异化劳动的观点。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已经开始运用异化劳动观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此前社会的主要异化形式——“私有制异化”——展开批判了。在《经济学手稿(1857—1858)》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已经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阐明异化的本质了。(www.xing528.com)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着劳动的异化现象,这是由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其劳动本身的关系所决定的。异化劳动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产品作为劳动者的劳动结晶本来应该属于劳动者,人本来应该通过自己的劳动而享受成果,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其二,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按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应该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人的智慧和体力都得到发展,人应该在劳动中获得幸福和愉悦,但在异化劳动中,劳动的性质变了,劳动者“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其三,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作为类存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但异化劳动导致了“人的类本质——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的精神的类能力——变成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同样使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使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其四,人与人相异化。当劳动者与自己的产品及其活动相对立的时候,还导致了与他人的对立,“通过异化劳动,人不仅生产出他对作为异己的、敌对的力量的生产对象和生产行为的关系,而且还生产出他人对他的生产和他的产品的关系,以及他对这些他人的关系。正像他把自己的生产变成自己的非现实化,变成对自己的惩罚一样,正像他丧失掉自己的产品使它变成不属于他的产品一样,他也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4]。这种对立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