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精准教学关注《精卫填海》故事内核

精准教学关注《精卫填海》故事内核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精卫填海》为例,这一单元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落实的目标有两个:其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前后教学内容叠加起来,一节课上得很充实。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课堂中应致力于瞄准核心教学内容,跟着统编教科书的精心设计,抵达目标,让学习更加扎实有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应成为青年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执行这三方面实践中,予以注意的前提。

精准教学关注《精卫填海》故事内核

所谓“核心”,就是“目标”。教师应充分结合统编教科书的编撰系统,致力于在教学过程中抵达目标。在单元导读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否在单元课文教学中得到落实,这是本课教学中最应被关注的,也是本次教学的核心要义,自然成为教学是否有效的评估依据。

以《精卫填海》为例,这一单元在本课教学中应注重落实的目标有两个:

其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其二,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先说第一个目标的达成。精卫填海这一故事确有起因: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游泳,不幸溺亡;有经过:女娃化为叫精卫的小鸟,不断衔来树枝,要填满东海;结果呢?没有结果。《山海经》中没有记载结局,人们至今没有答案。所以,针对“结果”,可以展开想象,这是一个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是课堂中不可或缺的拓展空间,“想象”也是目标二中提及的关键因素。

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东海之王”的角度去想象,精卫填海的可笑;以“精卫”本尊的角度去想象,填掉东海的必要;以围观的诸神的视角去想象,填海的各种可能;以新时代小学生的本色去想象,填海的结果是什么,填海对于今天的我们,到底产生什么样的预示……

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又借助想象增添了阅读故事的趣味,还完成了第一条教学目标。这一学习结果的获取,与每个学生都产生关联,让学习效果深入人心。这样的教学内容的实施,需要教学时间的保障,要经历各种的合作学习、讨论式学习、换位思考等,大约8-10分钟。(www.xing528.com)

再说第二个目标的达成。可以进行互文印证式的学习,感受神话的神奇与人物的形象。以本单元为例,共选编了三篇中国古代神话。除了《精卫填海》外,还有《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另外两篇故事中,都发生了“天大的事”,而盘古和女娲都能解决,结局也是那么的完美。

比较而言,神鸟精卫,却有一丝的哀怨、悲苦,让人惋惜,留下遗憾。作为炎帝的女儿,去东海游泳,却被溺死。“神”性是否有点削弱?但正因如此,这一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更具有了“人”的意味,在神的力量缩减的同时,人的形象却在读者心中确立起来。学生对这只“神鸟”多了一份特殊的怜悯之情。而这份怜悯之情又在了解了“精卫不断衔枝填海”的行为中被强化,被升华,转为对精卫行为中所携带的坚强、隐忍的精神的赞叹。对“形象的感受”这一目标也就在品读中完成了。

显然,这样的体会与感受,需要过程,要经历互文学习,前后关联,很适合进行小组合作,还可以组织辩论、比对等,消耗的教学时间不会少,也在8-10分钟。前后教学内容叠加起来,一节课上得很充实。

可见,课文的长短,并非是教学时间长短的标尺。《精卫填海》只有几十个字,也能教满一节课。关键在于——教师应明确,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要完成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学什么,就教什么,教学内容也是由学习需求决定的。在完成基础教学内容的同时,课堂中应致力于瞄准核心教学内容,跟着统编教科书的精心设计,抵达目标,让学习更加扎实有效。

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应成为青年教师在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执行这三方面实践中,予以注意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