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连续驳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

连续驳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续驳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对答,互相辩驳,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连续驳问法也可运用于其他人际交往或公关活动中。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另一个学生回答说:“井冈山的竹子是特定的革命根据地的竹子,所以是革命的,而‘山间竹笋’则是一般的普通竹子……”

连续驳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

连续驳问法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提问、对答,互相辩驳,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连续驳问法也可运用于其他人际交往或公关活动中。

竹子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

上海有个语文教师教《井冈翠竹》后提出:“竹子和竹笋常被用来象征、比喻美好的事物,如‘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以及‘雨后春笋’等;但是,‘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又把竹笋用来比喻那些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同一事物一褒一贬,是否有矛盾呢?为什么?”

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有个学生回答:“由于竹子生长的地方不同,一个是生长在革命的根据地,一个是长在空旷的山间。前者是用烈士的鲜血浇灌成的,象征革命人民的坚强意志;而后者则突出地表现在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任何的事物都是有对立的两个方面,抓住它们的不同特点,用以说明两种不同意思的,是不矛盾的。”另一个学生回答说:“井冈山的竹子是特定的革命根据地的竹子,所以是革命的,而‘山间竹笋’则是一般的普通竹子……”(www.xing528.com)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连续提出驳问:‘井冈山的竹子,因为它生长在革命根据地,所以是革命的竹子,其它地方的普通竹子是否是‘不革命’的了?那我们校园里不也有竹子吗?是革命的还是不革命的呢?”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明确了这是在不同的文章中所运用的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从而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师提出:“对竹子这个同一事物一褒一贬,是否有矛盾呢?为什么?”这是故设疑问,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了连续驳问,这些连续驳问揭示了学生回答中的矛盾,或似是而非的地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起着很大的作用。这里是教师驳问学生,这种连续驳问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巧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