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争中的谋略: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

战争中的谋略: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甄认为“问谋如抽绪”,是主张不间断地使用谋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除了“立谋尚诡”之外,唐甄战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得机而动”。唐甄指出,智者伺机而动,从不贻误战机,拙者则类出穴之鼠,首鼠两端,在犹豫不决中错失战机。在此基础上,唐甄进一步论述了何为“机”,以及指挥员为何要重视“机”。

战争中的谋略:立谋尚诡与得机而动

关于作战指导思想,唐甄也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主要见诸《五形》。此外,在《审知》《两权》等篇中也有或多或少的论述。这些构成了“制胜之计”的主要内容,可分解为“立谋尚诡”和“得机而动”两个方面。

首先是“立谋尚诡”。唐甄主张用兵要懂得“审势好谋”[311],只有那些富有谋略、精于计策的人,才会更懂得以奇用兵之道,更善于抓住战机。他指出:“若夫问兵如转丸,问谋如抽绪,辩言伟貌以倾世主,卒至功堕名败、为人笑辱者,非其智不足也,高望蔽之,幸心汨之也。立谋尚诡,临危尚决,取事尚短,制事尚长,出言戒易,谋功戒贪,图成戒幸。古之人,忠厚而不妄,故能以五慎成二奇。”[312]自从孙子提出“兵者诡道”的主张之后,历代军事家都开始光明正大地使用战争谋略。由于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将帅如果不懂谋略,缺少智谋,则无以应对千变万化的敌我态势,无法在战争中取胜。唐甄认为“问谋如抽绪”,是主张不间断地使用谋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掌握战争主动权。因此,他非常赞同以奇用兵的原则,而且主张遵从吴子的“五慎”[313],由此而设计奇谋和建立奇功,始终主张通过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克敌制胜。

出于对诡诈之道的认同,唐甄嘲笑并批评那些不善于用兵的“拙兵者”,高度赞扬那些“神智用兵”的种种手段:“鸡之斗者,两距相拒,不知其他;狗之斗者,两牙相啮,不知其他。吾笑拙兵之智类鸡狗也。”[314]鸡、狗这些牲畜在搏斗时,只知道使用蛮力,不懂使用计谋。如果两军交战时,将帅也不懂如何使用谋略,那么其智商就等同于鸡狗。唐甄的批评和嘲讽,不可不谓辛辣。

本着诡道用兵的原则,唐甄主张用兵之时要避开正道,因为正道之上,既是我之所往,也是敌之所来,既是我之所争,也是敌之所御,所以很难取得成功。因此,善于用兵之人,一定要出人意料:既要做到“不出所当出,出所不当出”,也要做到“不攻所当攻,攻所不当攻”。[315]唐甄对“三无”和“三必”进行了对比,认为“必攻之地常固,必攻之城常坚,必攻之时常警”,所以很难取得成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无屯之谷,无候之径,无城之地”,这些地方因为缺少坚固的防守,因此可成为用兵之选:“可以利趋,能趋之者胜。”[316]

由此可知,选择进攻方向时,就应该从“人情所不虞”出发,力争出敌不意:“欲取其东必击其西,彼必不舍西而备东;欲取其后必击其前,彼必不舍前而备后。此人情所不虞也,能误之者胜。”[317]唐甄这里所总结的进攻之法,与孙子“诡道十二法”的基本原则完全吻合。孙子主张“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力争实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318]这对后世兵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唐甄自不能免,同样主张依据“人情所不虞”的思维方法,选择出人意料的进攻方向。

善于诡道用兵者,在选择进攻部队时也注意使用“奇兵”。唐甄指出:“善用兵者,不专主乎一军,正兵之外有兵,无兵之处皆兵。”[319]“正兵之外有兵”,这种“兵”,其实就是“奇兵”。这样才能奇正相生。两军对峙之时,我方与敌方兵力相当,比如各自拥有一万人、五万人或十万人,但这只能形成僵持或对抗,很难立即击溃对方。要想击败对手,只有派出“必胜之兵”。至于何为“必胜之兵”,唐甄也进行了总结,共有四种:游兵、缀兵、形兵、声兵。这四者任务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示形诱敌,牵制对手,扰乱敌军。唐甄指出:“有游兵以扰之,有缀兵以牵之,有形兵以疑其目,有声兵以疑其耳。所以挠其势也,能挠之者胜。”[320]在他看来,如果拥有这些“必胜之兵”,并能正确使用,而且是用在关键时机,就一定可以实现“少可胜众,弱可胜强”[321]的效果。这样才符合奇兵制胜的用兵原理。

为了说明奇兵制胜的道理,唐甄还举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说明。他在蜀中考试时,曾使用声东击西的计谋,顺利抢得篱酒。当时,一帮人护着篱酒,令别人无法近身。面对此情,唐甄找人在外面大声鼓噪,并摆出与护酒之人决斗的架势,以此扰乱对方。趁着对方不备,唐甄再派出身手敏捷之人趁乱抢走篱酒。唐甄抢酒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依靠的正是谋略。在他看来,用兵的道理正如同争抢篱酒,同样需要以智胜敌,善用奇兵。

除了“立谋尚诡”之外,唐甄战术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得机而动”。他指出,“凡用兵之道,莫神于得机”[322],突出强调把握战机的重要性,同时就如何把握战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唐甄指出,智者伺机而动,从不贻误战机,拙者则类出穴之鼠,首鼠两端,在犹豫不决中错失战机。唐甄描绘了老鼠出洞的形态:“左顾者三,右顾者再,进寸而反者三,进尺而反者再。”[323]虽说态度谨慎,但步履蹒跚,进展缓慢,用这种方法去指挥作战,必然会坐失良机。

在此基础上,唐甄进一步论述了何为“机”,以及指挥员为何要重视“机”。他指出:“机者,一日不再,一月不再,一年不再,十年不再,百年不再,是故智者惜之。古之能者,阴谋十年,不十年也;转战千里,不千里也。时当食时,投箸而起,食毕则失;时当卧时,披衣而起,结袜则失;时当进时,弃家而进,反顾则失。不得机者,虽有智主良将,如利剑之击空;虽有累世之重、百万之众,如巨人之痿处;虽有屡战屡胜之利,如刺虎而伤其皮毛。机者,天人之会,成败之决也。”[324]在唐甄看来,“机”是难得一遇的天人之会,并非时时存在。一旦战机出现,那就要果断出击,赢取胜利。一旦丧失战机,便如同“利剑之击空”,徒劳无益,坐等失败。

与敌人决战的时机难得一遇,故需全力掌握。为了强调把握战机,唐甄进一步论述了丧失时机的巨大危害,指出:“若乃遗机失谋,数战不利,数举无功,二年三年,甲敝兵钝,战气消竭,豪杰失望,思归丘陇,人心解散,不可复振,此坐而自亡之道矣。”[325]当遇到大敌对阵时,非我克彼,即彼克我。这种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也正是积累千百之功的时机,所以说“决机则在于一日,成功则定于一战[326]。反之则必然会出现“甲敝兵钝”和“人心离散”的危险局面,并从此一蹶不振,从而走上灭亡之路。

唐甄进一步从人情之理出发,对此予以考察。他指出,通常情况下,人情之理是“兴则附,衰则去”,在看到己方无法获胜之时,必然会灰心丧气,作鸟兽散。反之,如果能一战胜敌,必然会“兵威震世,义声盈耳”,从此赢得“人心归附,豪杰响应”。[327]由此开始,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和优劣态势都会发生急剧变化。(www.xing528.com)

对于如何把握战机,唐甄也提出了自己的主张,主要是三点。

第一是“乘其未定”,先发制人。

依照人之常情,敌人刚遇到某一突发情况时,会非常惊恐,但时间一久则会淡定下来。当敌人表现出万分惊恐之时,就是乘机袭扰的机会,一旦镇定下来就变得不可侵犯。善于用兵之人,总是“乘惊为先”,抓住敌人惊恐万状的机会发起进攻,采取的是先发制人的策略。当这种机会出现在眼前时,“千里非远,重关非阻,百万非众”[328],一定要倍道而进,行军如同飘风,如同疾雷,对敌发起迅猛一击。遇到这种突然袭击,敌方一定难以防备:“敌之主臣失措,人民逃散,将士无固志,乘其一而九自溃,乘其东而西自溃,乘其南而北自溃,兵刃未加,已坏裂而不可收矣。”[329]所以,这时候才是击溃敌人的最佳时机。当战机出现时,指挥员必须果断出击,如同“伺射惊隼,伺射突兔”,并做到“先后不容瞬,远近不容分”,这才是“用机之形”。[330]

为了说明“得机用兵”需要“乘其未定”的道理,唐甄同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论证。他少年时曾随舅父李长祥饮酒,对面坐着一个力举千斤的壮士秦斯。李长祥对一个身体羸弱的客人说,你既然喜好拳技,就大胆地与其较量,完全可以打败这个壮士。壮士秦斯颇不以为然,左顾右盼有说有笑,羸弱之客乘其未定之时,迅速击打壮士,秦斯则因猝不及防而应声倒地。唐甄认为这其实就是用兵之道,他据此总结道:“夫以客当斯,虽百不敌也,然能胜之者,乘其未定也。善用兵者,如客之击秦斯,可谓智矣。”[331]

第二是主动进攻,果敢决战。

孙子认为战术的核心问题是“致人而不致于人”[332],强调力争掌握战争主动权,为了争取主动权,就要崇尚进攻速决战。唐甄对此深表赞同,他强调战术原则的中心问题是主动进攻,以此掌握战争主动权。他指出:“夫兵者,死门也,不可以生心处之。有自完之心者,必亡;为退休之计者,必破;欲保妻子,妻子必虏;欲全家室,家室必灭。善用兵者,有进无退,虽退所以成进;有先无后,虽后所以成先;有速无迟,虽迟所以成速;有战无守,虽守所以成战;有全无半,虽半所以成全。”[333]在战争面前,如果存有侥幸心理,就必然会遭到失败。只有那些掌握战机、主动出击的将领,才能掌控生死之门。在唐甄看来,那些保守懦弱之将,如同千金小姐不事稼穑,唯恐伤及肢体。在战争中,指挥员一定要打破这种“贵人之处”,具有勇敢进攻意识。

由此出发,唐甄特意强调了勇敢精神的重要性。他指出:“以彼千百之众,其智其力,岂不三盗若也?而不能禽者,趋生者怯,趋死者勇也。人之常情,棘迫肤则失色,砭触趾则失声。一旦临死莫逃,怒发气生,心无家室,目无锋刃,鬼神避之,金石开之,何战不克,何攻不取!故夫以能死之将,驱能死之众,如椎椎剡,鲜不破矣。”[334]在战场上,只有那些奋不顾身、勇往直前勇士才能掌握战机,才能在英勇杀敌的过程中保存自己。反之,如果犹豫不决,畏敌如虎,则必然为敌所伤。一旦身怀必死之心,身处必死之地,就能向死求生,勇敢杀敌。这种成败的差别,其实就是勇怯的差别。

第三是情报先行,隐秘己情。

战机稍纵即逝,但也会预先露出表征。要想把握战机,就必须及时发现和掌握这些表征。这当然离不开情报工作,离不开间谍的努力。

为强调知敌之情的重要性,唐甄指出:“知敌之情者,重险如门庭;不知敌之情者,目前如万里。笮渡之国,索登之山,我能取之,不困其险,不中其谲者。非有他巧,知敌之情也。”[335]情报工作既然如此重要,战前秘密派出间谍侦察敌情,就显得格外重要。当然,唐甄也能辩证地看待间谍的得失:“谍者,军之耳也;有以谍胜,亦有以谍败。”[336]他还主张在派出间谍时,也要有所区别:“敌有愚将,可专任谍;敌有智将,不可专任谍。”[337]

唐甄深知情报工作的复杂性。他指出,在情报人员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方以假情报诱我上当的情况,这时候即便是有“巧谍”也难以招架:“我有巧谍,彼乃故表其形,故声其令,故泄其隐以诱我。”[338]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更要注意头脑保持冷静并认真加以分析,必须认真辨别真伪,才能探知真实情况。如果想要采用使用敌方间谍的反间之法,就更要慎之又慎,避免被对方的假情报所欺骗。总之,一定要努力保证情报工作真正起到参谋和耳目的作用,为战争决策和战术制定提供足够有力的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