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个人因素的选取和描述统计

优化个人因素的选取和描述统计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个人因素包括个人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与外出经历。在个人外出的工作经历中,根据理论分析框架与现有研究文献,选择打工地点、打工时间、工作时间、收支、工资拖欠与工作满意度。纳入模型的个人因素的含义、说明与描述统计见表5-5。

优化个人因素的选取和描述统计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行为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个人因素包括个人人口学特征、家庭因素与外出经历。其中,人口学特征包括性别、婚姻、年龄、受教育程度与有无技术。性别、婚姻与有无技术转换为虚拟变量直接纳入。年龄与受教育程度直接纳入模型,由于诸多行为选择与年龄呈“U”形关系或倒“U”形关系,故在纳入年龄的同时还纳入年龄的平方。是否参加培训因目前培训效果不佳不纳入本章分析,根据笔者的调查,在部分培训机构,仅需要培训者出示证件、登记,不用上课,就可领到培训证书,接受培训与技能提升并不必然相关。韩俊等(2010)开展的全国性调查亦表明:自2003年以来,国家虽然逐步加大农民工培训投入力度,但在培训项目实施中,存在诸如监管不力、培训内容方法落后、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诸多问题[19],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形式化培训。

在家庭因素中,选择家庭劳动力人口、打工人数、家庭收入水平与家庭相对收入水平纳入因子分析之中。

在个人外出的工作经历中,根据理论分析框架与现有研究文献,选择打工地点、打工时间、工作时间、收支(包括打工月收入、收入变化与收入支出)、工资拖欠与工作满意度。新生代农民工每周工作时间小于5天的比例仅为5%,每天工作时间小于8个小时的比例为13.25%,绝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时间均超过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因此,选择每周最多工作天数与每天最多工作小时纳入因子分析。因子分析要求变量变化方向相同,对收入变化、收入支出、工资拖欠与工作最多时间重新赋值。在个人外出经历中,打工地点转换为省内外,视为虚拟变量纳入。

城市生活经历中,对城市生活的满意度纳入因子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知呈现模糊化倾向,43.9%的新生代农民工均处于身份认同困境,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农民还是市民,模糊化倾向将消解身份认知在逻辑推论中与流动类型选择的关联,因此,不予纳入模型。

纳入模型的个人因素的含义、说明与描述统计见表5-5。(www.xing528.com)

表5-5 纳入回归分析的个人因素的描述统计

续表

注:1.虚拟变量中,赋值为1的为参照组;
2.新生代农民工打工时间较短,未考虑打工时间的平方;
3.工作时间赋值中,由于过低的劳动时间表明未充分就业,过高的就业时间表明超负荷工作,故采用上表的赋值方法,工作满意度采用的是样本平均工作满意度数据,而非工作满意度分维度数据;
4.定类变量与定序变量赋值后为频率分布,括号中为频数分布;
5.1份样本未填写家庭年收入,故样本量为482,本节统计分析的样本量均为48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