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及优化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及优化

时间:2023-08-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归纳起来,引起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转换后的职业要优于原有职业。所谓“优于”原有职业,并不仅仅指新选职业在社会地位、工作报酬、工作条件等方面优于原有职业,更重要的是强调新选职业必须更加合乎个人的素质状况。这样一是可以使职业转换者的自信心在新职业岗位上得到进一步强化。

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及优化

(一)职业转换的社会原因

所谓职业转换也称职业再选择,是指劳动者由于社会劳动条件的变化和个人自身条件的变化,从一个职业岗位转移到另一个不同种类的职业岗位从事新工作的过程。职业转换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职业变化,以及社会心理的变革是造成职业转换的主要社会基础。

1.职业结构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产业结构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被人称为“夕阳工业”的传统产业、手工工业等开始衰落。一些被人称为“朝阳工业”的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电子行业正蓬勃发展。特别是我国第三产业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从业人数已达1.5亿人。从企业的所有制形式来看,过去是单一的全民所有制或大集体所有制,现在不仅集体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而且个体经济也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职业结构的这种变化为职业转换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是职业转换的重要社会基础。并且国民经济越发展,分工越精细,新行业、新职业出现得也越多。技术进步和技术更新越迅速,经济活动越开放、职业转换现象也会越普遍、越频繁。

2.企业用人机制的改革

过去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劳动与就业制度和以固定工为主的用工制度,使劳动者一旦就业等于端上了“铁饭碗”。企业用人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注重用人规模的扩张。职工和技术人员为单位所有和部门所有,形成了“只能进、不能出”的状况。这种就业和用工制度把职工束缚在固定的职业上,形成了普遍的人才“缺冗”矛盾,即一方面有些部门人才大量积压,另一方面有些部门却人才奇缺。近几年劳动就业和用工制度的改革以及企业经营体制的改革,企业提高了对人才效益的关切度,企业有了用人的自主权,采取公开招聘、择优录用等办法,并积极推广劳动合同制。同时,各地人才交流机构纷纷成立,劳动市场正在形成,使职业转换成为可能。

3.就业观念的转变

就业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由原来的重国营、轻集体、鄙视个体职业的等级观念转变为现在的以发挥个人才能为主的多元化选择观念;其二,由过去的重工业瞧不起商业和服务业的就业偏见,转变为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要求,以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更大利益的新观念来择业;其三,由原来等待政府分配的依赖观念转变为现在的要求独立寻找适合个性要求的就业门路的观念。在十余年的时间里人们的就业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人们的职业转换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

(二)职业转换的个人原因

根据职业需要与动机理论,我们不难发现,造成职业转换的内部原因,无不是由需要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种需要满足,又产生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当原来的职业或工作单位不能满足这种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强度又达到足够大时,就产生了转换职业的动机,从而推动一个人去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要的职业或工作单位。归纳起来,引起职业转换的个人因素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用脱节

长期以来实行“统包统配”的劳动就业制度,个人几乎没有选择职业的自由,造成专业不对口或职业与自身特性不符合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用非所学、用非所长,自我实现的需要不能满足,其才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处在这种状况中的人们,大多难以安心现有工作,而渴望走上理想中的职业岗位。因此,他们希望有一个重新选择职业的机会。

2.个人条件的变化

首先是个人文化水平的提高,使其对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了新的需要,因而希望转换职业,以满足自己更高的要求。(www.xing528.com)

其次是个人兴趣的变化。随着人们的年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人的职业兴趣也在发生变化,当新的职业兴趣产生后,要求变换职业也就是自然的了。

再次是个人身体条件及健康状况的变化。有些工作对人的身体条件有特定要求,随年龄的增长,人的身体条件会发生变化,以致于不能从事原有的工作,而不得不变换职业。

3.择业标准的多元化

有人追求高收入的职业,有人看重职业的稳定性,有人追求职业的社会地位,以满足求名心理,有人选择职业的标准是求闲、方便,也有人喜欢选择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更有人把对社会做贡献作为择业的标准。多元化的择业标准使人们朝着各自追求的职业方向转换。

4.第一职业选择的失误

由于过去对职业指导重视不够,人们在第一次选择职业时没有接受过职业指导,因而职业选择往往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当人们一旦意识到第一次选择失误时,他们就会设法重新选择自己最满意的职业。

另外也有人是因为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环境或劳动条件较差,被企业辞退或为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等原因而转换职业。

(三)职业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转换的目的在于寻找更适合的职业,使劳动者个人能够更得心应手,更轻松愉快地工作,充分发挥个体的特长,为社会做更多的贡献。如果不明确职业转换的目的和意义,必然会使职业转换带有盲目性,甚至程度不同地有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因为好逸恶劳、惟利是图、逃避困难、随波逐流、好高骛远等原因,必然导致见异思迁,频繁换工作。这是极不可取的,也最难于找到理想职业。所以职业转换作为职业选择的一种特殊形式必然遵守职业选择原则,在了解社会需要和个人特长的基础上选择最能发挥求职者特长的职业。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转换后的职业要优于原有职业。所谓“优于”原有职业,并不仅仅指新选职业在社会地位、工作报酬、工作条件等方面优于原有职业,更重要的是强调新选职业必须更加合乎个人的素质状况。如果人们转换职业后,新职业不比原有职业带来更多、更好的效益,不比原有职业更有效地刺激劳动者工作积极性,那么转换职业就是多余的。

第二,转换后的职业要与原有职业相似或相近。种类繁多的职业类型中有不少职业具有性质上的相近、操作上的类似和知识技能方面的可融性,它标志着某些职业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可以相互置换的可能性。就一般情况而论,应尽量选择那些和原有职业相近的职业。这样一是可以使职业转换者的自信心在新职业岗位上得到进一步强化。二是增加转换职业的成功机会。因为原职业岗位上的经验可迁移到新职业岗位上去,为顺利地适应职业提供基础,这也是用人单位所需要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原有职业的相似是就一般职业转换而言的,如果一个人的特殊才能和爱好与原有职业相差甚远则另当别论。

第三,转换职业既要慎重又要果断。一方面要教育择业者慎重对待和珍惜自己选择职业的权利,反复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得失,通过反复比较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同时也要指出果断性的重要作用,一旦选定了职业转换方向就要排除一切干扰和各种诱惑,不要徘徊观望,而应果断抉择,否则只能会贻误时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