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阅读对话的提出及特征分析

阅读对话的提出及特征分析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的原义是指一种言语活动,专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话题双方的不断言说与倾听。新近“陌生化”阅读教学方式的提出,比较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自主解读,但操作中易倾向于学生对作品的单方解码,而弱化了作品和教师的主体性存在。我们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和“陌生化”阅读教学方式本身所具有的不足。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进行的信息沟通。

阅读对话的提出及特征分析

对话的原义是指一种言语活动,专指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是话题双方的不断言说与倾听。借喻意义的对话是一种意识或一种关系状态,双方在这种状态中形成共识,共同创造,达到新的超越。这里讨论的对话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与作品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

艺术作品具有无限的开放性,是我们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的依据。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甚至不同的对话主体间,作品会不断地显示出它的新的意义。这样,作品本身就形成了具有生发作用的主体,它的多重意义也只有在与欣赏者的对话中,才可能生发出来。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其直接表现就是教师以自己和教参为中心,将自己掌握的有关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认同教师及其知识,缺乏自身的感知和体验,缺失直接与作品的对话,因而丧失了自我感受、自我加工信息、自主创造的能力,最终导致语文审美意识与创造力的下降和语文思维方式的僵化。新近“陌生化”阅读教学方式的提出,比较重视学生对作品的自主解读,但操作中易倾向于学生对作品的单方解码,而弱化了作品和教师的主体性存在。在对话式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师生与作品之间不是一种灌输与被管束的关系,也不是任何一方的任意阐释。而是一种平等的多向交流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面对作品平等交流、积极探讨,智慧的碰撞可能迸现灵感的火花,生发出多重意义,因为在对话中主体的思维具有极强的发散性和开放性。我们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对话旨在解决语文教学中长期采用灌输式所带来的缺憾和“陌生化”阅读教学方式本身所具有的不足。(www.xing528.com)

灌输式阅读教学中师生双方一方是主体,一方是客体;作为客体的信息接受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理解主体发出的信息。而对话不同于灌输式信息传递的单向性和非对称性,它具有多向性和对称性,在对话中的双方都是主体。阅读教学活动是读者与作品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它要达到的目的是作者对读者说话,读者对作者说话,读者与读者说话(这里的读者是教师与学生)。对话方式强调的是主体在活动中的相互体认,交互作用,它也承认主体间由于经验知识、情感态度、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存在的差异。读者与作品的对话主要是通过体验和感悟进行的信息沟通。读者通过作品主人公的眼睛看到一切;读者又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主人公。每个读者既是作品中的人物,又是其旁观者。正是这一过程的巨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读者对作品拥有各自独特的解读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