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往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友谊金字塔优化

通往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友谊金字塔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不能将“亲密关系”限定为个别人的特殊行为,这样无法诠释我们大多数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亲密关系,就是你们共同建立的安全感、彼此信任的真诚谈话,而不必怀疑这段感情。亲密关系情就是真真切切的情谊,不用担心我们是否可以互相帮助。亲密关系,不是所有人的目标,但久而久之,它成了某些人的目标。它们共同构成了“友谊金字塔”。积极心态是美好友谊的基础,如果没有它,亲密关系无从谈起,更不会得到升华。

通往亲密关系的必经之路:友谊金字塔优化

电影《阿凡达》讲述了人类试图统治潘多拉星球的故事。在潘多拉星球上,有一群高大的蓝色生物,被称为纳威人,他们一直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可是有一天,地球人杰克·萨利打着纳威人的幌子,潜入了纳威族部落中执行侦察任务。在那段时间里,他爱上了纳威人中的一位女战士——奈提莉。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现实,让人欲罢不能。我发现,影片对人类渴望的浪漫情节作了精彩的描述。里面有一句台词让我特别有感触:“我看到你了。”

这句话就像干枯沙漠中的一滴甘露,那就是我们渴望听到的温馨话语:她看见我了,我在她心中很重要!朋友接受我、需要我!我们心属彼此!这就是友谊的美好景象。

亲密关系,通常是指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我们却误认为,那是浪漫爱情中的你侬我侬,甚至理解为更狭隘的性爱时分。但是,这种情侣床上的亲密瞬间,只是赤身露体的激情淫欢。难道不是吗?我们不能将“亲密关系”限定为个别人的特殊行为,这样无法诠释我们大多数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我们生来就喜欢与他人接触,但是,我们中有太多人总是沉溺于二人世界里的缠绵。我们当然渴望与朋友亲密接触,但不是那种性爱行为。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满足感。

“亲密”一词来自拉丁语“intimus”,最内层的意思。因此,亲密仅仅意味着分享我们内心最深处的自我。我相信,当我们希望不只是一个人看见自己的时候,就会去争取更多的亲密关系。本书中提及的“亲密”一词,适用于一切浪漫关系。

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可以找任何借口或根本没有理由,就可以打电话找他——甚至只是甩一句:“我只有五分钟,但我想跟你说说话。”因为你觉得,他会很高兴听到你的声音,所以你感觉很放心。当你带着最劲爆的消息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可以对他畅所欲言——无论是兴高采烈、悲伤痛苦,还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任何情绪。

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俩一起坐在你家的客厅里,他会一个字不漏地聆听你的倾诉。不用担心你的声音怎样,他对你有什么看法,一切事情是否进展顺利。你的朋友完全相信你说的话,因为你知道,无论你说什么,他都会一如既往地关心你、崇拜你。要知道,他会努力倾听,并试图理解,不会因为你的任何一句话而责怪你。

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们在一起做任何事情都会很开心——你们可以一起在外面过夜;当你不想独自去参加婚礼的时候,你可以与他同去;你们可以一起参加商务活动,还可以结伴而行,去欧洲旅行两周。要知道,好朋友一定会相信你的真诚,并感激你的邀请。当他因为客观原因而不得已拒绝你的时候,你也会坦然接受,也不会因此私下生气。亲密关系,就是你们共同建立的安全感、彼此信任的真诚谈话,而不必怀疑这段感情。

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会把他的名字列入紧急联系人名单,如果你有麻烦,就可以打电话找他。如果你发出求救信号,他就算赴汤蹈火,也要及时出现在你的面前。亲密关系情就是真真切切的情谊,不用担心我们是否可以互相帮助。要知道,我们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就像穿上了安全衣。经验证明,友谊虽然不是万能钥匙,但也可以在很多小事上帮助到你。我们一直在关心彼此——当朋友家里添人进口、老人去世、乔迁搬家、经济亏损、结婚和离婚的时候,总是会及时现身。

如果他是你的好朋友,你们就会乐于分享彼此的好消息——晋升、决策、加薪、求婚、新的机遇。我们深知,即便这个消息在朋友圈引发了一些不良情绪——也许是嫉妒、竞争或悲伤——我们要远离这些情绪——好朋友一定会“快乐着你的快乐”。你要相信,即便他有一些小情绪,也会与你一起欢呼或为你喝彩。

亲密关系,不是所有人的目标,但久而久之,它成了某些人的目标。总的来说,我们大多数人需要做两件事:第一,对于多数朋友,做到频繁联系;第二,对于少数朋友,做到天长地久。我们的内心深处都在渴望很多人注视我们、联系我们、接纳我们——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简单地说,友情就是双方都真正感到彼此被关注的一种人际关系,此时此刻,双方都可以体味到满足感与安全感。

那么,我们如何寻找理想中的亲密关系呢?

·我们要让双方互动变得有意义,就得积极参与进来,如此获得满足感。

·我们要让彼此之间互相信任,就得做到彼此默契,如此获得安全感。

·我们要让朋友们愿意展现自己,就得足够细心敏感,如此获得对方的关注。

为了开启、培养和保卫一段友谊,我们必须反复实践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它们共同构成了“友谊金字塔”。接下来,我们将逐一加以介绍——它们如何共同促进友谊的发展。然后,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还要进行透彻的讨论和解析。

友谊金字塔=积极+默契+示弱

#1.积极:做个正能量的人

←------------→

积极——友谊金字塔的根基

一段美好的友谊,必须以“积极”作为基础。我们越积极,友谊越坚固。

我常常问大家:“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希望拥有更加深厚的友谊呢?”和往常一样,大家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但是,当我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希望,每次朋友相聚的时候,他们喋喋不休,或者可怜兮兮,倚着你的肩膀哭泣呢?”大家立马放下了手。

积极心态是美好友谊的基础,如果没有它,亲密关系无从谈起,更不会得到升华。如果上次朋友聚会的时候,你感觉他们都在指责你、批评你,对你提不起兴趣或开始厌倦你,那么,你可能就不会期待下一次相聚了。

没有人不需要相互依赖——我的意思是,没有人——愿意品尝因为做得不够而导致的愧疚、失意、委屈和痛苦。没有人愿意结交总是麻烦不断的朋友,动不动就心痛和需要帮助的朋友,以及心神不定和满腔愤怒的朋友。我们可能会同情这样的朋友,但我们不会迫不及待地去花时间与之共处。

然而,我们必须明白一个同样重要的事实:积极心态并不意味着拒绝消极心理——捣毁友情根基的特质。相反,积极性包括加强和巩固友谊的一切机会:我们渴望的是要快乐,而不是悲剧;我们渴望的是欢笑,而不是抱怨;我们渴望的是认可,而不是警告。

我们的宗旨并不是要避免生活中的一切消极情绪,那是不可能的事。痛苦、失望、悲伤和沮丧等消极情绪是人生中的必然经历,也将成为友谊中的一份体验。

我们的宗旨是建立一种积极性超越消极性的人际关系。根据约翰·高特曼的观点,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最低比例是5:1.这意味着,对于每一种压力、心痛或未满足的期望,我们都需要五种以上的积极体验,才能回到以前的和谐状态。两者比例低于5:1,友谊终究会崩溃和消亡。欢乐与痛苦比例越大,友谊才会越深。

道理就这么简单。这意味着,当你在友情账户中存下足够的快乐,以备不时之需的时候,就可以“倚着朋友的肩膀哭泣”。这意味着,如果你的积极性很高,你就可以容忍迟到之人。这意味着,如果你们过去的友情中点点滴滴都是爱,你们交谈起来就不必假客气。这意味着,如果你们总是为了彼此奋不顾身,偶尔的失望也不算什么——当然,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的尴尬时刻——却也不至于失去这段友情。

那么,什么是积极性呢?在上一部作品《友谊并非从天而降》中,我用一整章的篇幅对此进行了剖析。一般来说,积极性就是产生令人满意或对人有帮助的正能量的动机。更具体地说,积极性课题权威专家兼《积极性:关于如何拥抱积极情绪、克服消极情绪并一举成功的隐藏力量的开创性研究》的作者——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松——介绍了10种实现积极性的情绪——快乐、敬畏、感恩、希望、激励、兴趣、喜悦、关爱、自豪和平静。

因此,我们在结交新朋友的过程中,往往会尽量多做这样的事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为对方的成就而喝彩;邀请对方一起去体验生活,提升对彼此生活的兴趣;让一起度过的时光妙趣横生。每次嘘寒问暖的时候,请记住对方的生日。从友谊开始的那一刻起,请给他在脸谱网上发的帖子或照片写评论或配文字——如此,我们就可以增加友谊的正能量。

积极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松列举了10种实现积极性的情绪——快乐、敬畏、感恩、希望、激励、兴趣、喜悦、关爱、自豪和平静。

当我们的友情越走越远时,积极性就延伸为更加深刻的爱意表达:记录下单身狂欢夜的美好回忆;高度评价他喜欢的人;帮助她的丈夫策划一场给她惊喜的生日聚会;在情人节给他打电话;请他出去吃饭,庆祝他的最新成就。

对于大家来说,积极性实践起来可能会出现困难。有一位朋友坦言:他“不想与不能逗笑的人做朋友”。另一个人倾诉道:“我最需要的就是认可的话——如果他不能为我喝彩,不能为我自豪,那么,我们的友情可能不会太亲密。”

还有一位女性,这样描述那段让她心力交瘁的关系:“每次我离开她的房子,都会感觉被挑剔得体无完肤,她认为我应该离婚和跳槽。她花了整整一夜的时间劝慰我,目的就是让我按照她的意愿去生活,而不是征求我的意见,问问我想要或需要什么。最后几次见面之后,我在回家的路上失声痛哭。我知道她爱我,但我讨厌和她在一起时的我自己。”

如果没有积极性作为坚实的基础,友谊金字塔压根儿就不会存在。

如果没有积极性,友谊金字塔的另外两个关键点——默契和示弱——可能会让友谊中的一方或双方耗尽精力。有时候,即便我们知道,这种关系会让我们“油尽灯枯”,我们依然会坚持下去——也许是因为对方是我们的亲戚、同事,或者是我们想要服务的对象,抑或是我们想在他们的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一定要弄明白,这种关系不是友情。(还要注意的是,我们不需要因内疚、义务、自卑或习惯等原因而维持这段令人疲惫不堪的关系。)

另一方面,当我们在友谊中表现得尤为积极时,就很少想要结束这段关系。因此,我们的感情基础就是积极性——也就是说,我们决定花更多的时间和谁在一起,我们为何觉得这段感情值得努力,以及每段友谊如何改善我们的生活。

但是,即便我们拥有充分的积极性,但如果感觉不到对方在交往和承诺中的贡献,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真正感到温暖。因此说,友谊需要默契——默契之桶里装满了我们渴望的解渴之水。

#2.默契:承诺的力量

很多人都邂逅过自己喜欢和钦佩的人,但没有深入解读对方,只是偶尔看到彼此,且通常是在工作事务中见面。但是,我们不是因为缺乏兴趣而不能与那些人结为知己,而是因为缺乏相聚的时间——因此也欠缺默契度。我们至少遇过一个这样的人——如果有足够的相聚时间,就可能发展成为好朋友。因为友谊的关键点在于促进感情,而非探索对方。促进一件事,意味着一个完整的过程,意味着需要一定的时间,意味着需要考虑轻重缓急,还意味着承诺——因此产生一定的连贯性。

默契度代表了朋友双方增强彼此信任所需的规律性和可预测性。如果不能重复不断地灵活展示越来越高的呼声,那就无法拥有培养友谊必需的信心。如果你们在一起的时候越来越默契,那就会越来越准确地猜出彼此在各种情况下的反应。于是,你们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承诺。一切友谊都需要这样的两大视角——信心和信念。我们的过往互动已经证实这种信心颇有价值;我们要持有这样的信念——我们想象中的未来将一直延续下去。

如果说积极性是友谊的根基,默契度就是友谊的左臂。朋友相聚的时光,可以留下回忆并增进信任,默契度也会升高。

从友谊金字塔的根基开始: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我们对彼此的承诺只是要在相聚的时间里互相关注。因此,如果一个人在说话,而另一个人在不停地看自己的手机或在房间里东张西望,那就无法兑现默认的承诺——彼此之间互相关注。如此一来,这段感情就很难发展下去。(www.xing528.com)

延伸左边的默契度:当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时候,左边的默契度就会向上延伸。假如我们说:“我们应该找时间聚一聚。”之后再发个邀请,那就很可能促成默契。再如,我们尊重彼此在一起的时光——不取消或推迟聚会。我们说何时到达就何时到达,这是友谊初期建立信任的最基本方法。信守承诺,意味着我们会优先考虑聚会时间——即便我们累了,想躲在被子里睡觉,或者发现更好的去处,也不要食言。

如果没有承诺,即使这段友谊的积极性很高,我们最终也会失去安全感,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位朋友会不会腾出时间来陪我们。我们害怕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害怕侵犯对方的领地,也不知道我们的邀请是否受欢迎。所以,我们不能确定,他是否想要赶来参加我们的婚礼或主持我们的退休派对;如果他不回复电话或邮件,我们会不会很介意。如果我们没有一起经历温馨往事,就会感到很迷茫,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的重视我们。当我们需要朋友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可以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看向友谊金字塔的顶部:此时此刻,最有可能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与少数人接触——我们不会怀疑自己对他们的重要性,或者,需要时他们能给我们多大的帮助。我们打电话给彼此,会感到很舒服,相互信任彼此的内心,我们回忆过去的故事,就是希望未来可以在一起。我们还许下了很多很多小小的承诺,逐渐增加了彼此的默契度。也许我们以后会许下一个大大的承诺——那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啊。事实上,那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我们愿意陪伴在最好的朋友身边——正如我们希望他们陪伴在我们身边一样。

#3.示弱:是勇气,也是信任

如今,示弱是一个时尚话题:演说家们信口开河,大量文章和书籍夸夸其谈。许多专家认为,示弱就是从不注意形象、喜欢伪装和掩盖丑行的人,变成真实坦诚和直面自己缺陷的人。但是,这些都曲解了示弱的含义。

许多人把“示弱”与“出丑”扯在一起——坦白一些秘密和尴尬往事,抑或两者兼有。但是,坦白尴尬往事只是示弱的五大实践之一(我们将在第七章中详细讨论这些内容)。

一般来说,示弱意味着冒险、暴露或恐惧的感觉。我们都不想被看作是一贫如洗、飘忽不定、局促不安、无力防御的人,因此,我们不想示弱,更不用说冒险踏入弱者行列了。

但是,当我们谈论友谊中的示弱话题时,并不是说,某人没有防御能力,是因为他脆弱——我是说,他决定降低自己的防御能力,正是因为他并不脆弱。事实上,脆弱来自于内心的安全之地和力量源泉。它是传达自由的强大行动。在美好的友谊中,我们不会被迫产生设防心理,相反,我们会放弃对彼此的心理防范,因为我们相信,这种自我保护显得多余。在降低自己的防御能力时,我们会告诉对方:“我来到这里,是为了交朋友,而不是要‘短兵相接’。”

我的一个朋友发表过这样的言论——“示弱”就是愿意让别人影响我们。事实上,示弱就是一种意愿——喜欢被别人打动或感动,允许双方的生活交织在一起——伴随着正能量和喜悦之情,以及伤痛和苦楚等一切情绪。示弱就是让我们主动出击,“不用等对方发出邀请”就可以“陪伴在他们身边”。

我们都曾在友谊中遭遇过伤害,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再次承受煎熬。但是,因为害怕被伤害而拒绝敞开心扉,就好比运动员因为受伤而不再训练。要知道,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损害身体,而是我们需要不同的运动形式来减少受伤的概率。可是,无论我们的训练多么完美,还是会有受伤的时候。所以,我们停下来休息,恢复健康和治愈伤口——然后,在接下来的运动中,我们想方设法去避免同样的伤害。同样的道理,追求和保持健康的心理活动,也需要这种良方。

为了建立最深厚的友情,请你们勇敢地坦白自己的脆弱心理。当然,我们也必须做到深思熟虑,确保我们以美好恰当的方式去冒险倾诉和揭露真相。我们要努力分析,在完美友情的三个关键词中,“示弱”如何与“积极”和“默契”相互配合。

如果说积极是友谊的根基,脆弱性就是友谊的右臂。朋友相聚和互相倾诉的时光,可以留下回忆并增进信任,默契度也会升高。

从友谊金字塔的根基开始:当我们第一次见到某人时,我们对彼此的示弱,从某种意义上说,可能是“应该”被限制的某些东西。一个悲痛欲绝或“备受折磨”的人,如果唠唠叨叨、喋喋不休,往往会适得其反,很少有机会培养起自己渴望的亲密关系。

当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彼此的时候,右边的脆弱性就会向上延伸。假如说,当我们开始逐渐分享自己更多的个人观点或私人观念时——比如,我们的政治倾向或信仰——那就很可能会倾向于示弱。在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分享过去的艰辛往事或未来可能面临的艰难决定,以及我们如何从自己的选择中获得幸福。最后,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朋友会把我们的分享当作一份礼物——那是一种不可随便转送他人的礼物。

最后看向金字塔的顶部:当我们到达友谊金字塔的上方时——最有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只与少数人接触——我们不会怀疑是否应该与之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最深的感受。我们也相信,我们可以勇敢面对新的挑战,甚至可以让对方见证我们的新决定。因为经历了很多小小的承诺,我们的脆弱性逐渐提高,并萌发了再次倾诉和分享的强烈冲动。事实上,那是一件很荣幸的事。因为默契,我们愿意陪伴在最好的挚友身边——正如我们希望他们陪伴在我们身边一样。

友谊金字塔在视觉上代表了完美友情的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每个关键点都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则,友情就不复存在。

友谊金字塔

理想友谊的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

这是为什么呢?假如说,这是铁轨,如果没有铺设这三条轨道,车站就无法发车,就不会开启一段崭新的友谊之旅。同样,如果两人都没有乘坐这趟友谊列车,就不会演绎一段温暖剧情。这趟友谊列车的三大关键点就是:途经站点、路线地图和旅程之乐。它们可以开启、促进和修复任何一段友谊之旅。

友谊既是高山之巅,又是沿途的风景,我们可以在途中享受和欣赏无限风光。我们在实践中得知,亲密关系虽然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最高信任,却很少成为完美不变的目的地。友情和浪漫爱情一样,不会流连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不是我们一抬脚就能够着的应许之地。友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可以不断享受沿途的风景。虽然,我们可以像热恋中的情人一样在任何时候享受美轮美奂的爱恋,也可以像心中渴望的那样品味它的心照不宣和意味深长。

开启一段新的友谊,需要积极性作为基础,此时的默契度和脆弱性比例较低。我们要在这个地方不断地实践真实性,但我也会倍加留心,随着默契和承诺的递增,我也会使用一些示弱的动作。

请大家注意,友谊金字塔的“默契左臂”和“脆弱右臂”之间有一个槽口,就像书架上有不同高度的货架一样,可供大家挑选。我们的目标是将货架移到金字塔的上方,同时尽可能地保持两端平衡。如果默契度为1,脆弱性就不应该是4.如果我俩是陌生人,我却奢望把你当作心理医生,向你倾诉自己的生活琐事,那就不太合适了。如果默契度为7,脆弱性就应该在6~8之间(在下一章中,我们将讨论三大关键点之间不能维持平衡的各种可怕后果)。

最好的示弱,就是在承诺基础之上不断地递增和成熟,它是我们从默契往事中感受到的积极和信任铺成的一条双向街道。

当我第一次见到某人时,彼此承诺的默契只是暂时的,通常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邂逅心仪之人,我们的承诺通常是:“我会尽自己的责任,帮助完成我们的共同目标。”或者,邂逅一位新朋友,我们的承诺可能变成:“我会关注你的一言一行,以表达我对你的尊重之情。”同样,当你们的父母长辈见面时,他们的承诺可能是:“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安全快乐。我会尽力为您的孩子服务,也希望您同样善待我的孩子。”在生活中,无论我们去任何地方,都要做出一些承诺。

这些做出的承诺同没有包含在其中的一样重要。我们没有说:“当我遇到车祸的时候,你会是我第一个求救的人。”“往后我会一直与你联系。”或者:“这周我会每天打电话询问你的近况。”这些承诺只适用于我们抵达友谊金字塔顶部的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下,示弱体现了我们彼此培养默契的整个过程中的一种信任。

让我们想一想,脆弱的增长会是什么样子。例如,一位女士曾经天真地问我:“我要等多久才能告诉闺蜜我要离婚的消息呢?初次交往的情侣第三次约会才可以耳鬓厮磨,我也要那样对待闺蜜吗?”

当然,我们对一个新朋友和老朋友说什么,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幸运的是,当我们准备从新朋友过渡到老朋友的时候,让我们敞开心扉、增进友谊的必杀技就是示弱的举止。我们第一次与朋友相约郊游时,就可以真诚地分享某人打算离婚的消息——还带着一种警告的口吻。这样的友情缺少示弱——零碎的往事或少许的默契。这个女人希望分享故事的方式,反映了她不希望新朋友像老朋友那样行事。换句话说,对于不熟悉的人,我们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真实故事,只要敢于承担责任就行——既要尊重积极性的需求,又要承认这是我们刚刚许下的承诺。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能会说:

“我现在经历了一次痛苦的离婚,我感觉自己的整个生活迷失了方向,不过,它也有好的一面——我越来越意识到自己希望发展更加美好的友谊。所以,我感谢你们愿意和我在一起,因为我想提醒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的爱和乐趣。”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坦诚地去倾诉和分享,同时也展示我们懂得适可而止。我们只要记住,目前尚不可以对着新朋友肆无忌惮地倾吐自己的心声,袒露自己的愤怒或恐惧。我们不可以用陌生人当备胎,来填补目前的空虚。换句话说,有人向你打开一扇门,并不意味着他想让你走进他的内心。

相反,如果上面的故事发生在我和好朋友之间——我们之间一直信守承诺——那么,我们就不会增加友谊的脆弱性。我们应该培养更多的默契和相应数量的示弱。

我们努力增进友谊,最终会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好闺蜜——即便我们渴望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友谊金字塔的顶部还有几个朋友,那么,我们会一同追踪记录下彼此的脆弱和承诺。我们可以互相倾诉:我们的离婚细节是多么不堪,我们是多么愤怒,我们在晚上哭了多久,以及我们多么害怕自己永远也不会再拥有幸福。我们可以在深夜打电话,甚至可能在沙发上待上一两个晚上。但这是一件荣幸的事,只留给那些一直以来与我们风雨同舟的少数密友。

让我们再思考一下友情的定义吧。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始终表现出积极、脆弱和默契的特征,那么,我们希望他们分享最内心的自我时,可以多说这样的话:“我看见你了。”我们也希望,他们这么说的时候,心里也是这么想的。我们值得他们更多的关注,也应该去更多地关注他们。

回到影片《阿凡达》中,在爱情发展的每个阶段,杰克和奈提莉都会对彼此说:“我看见你了。”——每一次的内涵都有一个升级。后来,这对恋人经历了背叛和失望、战争和伤害,最终,杰克不得不回到瘫痪人的原形。奈提莉凝望着这个从没见过却依然熟知的男人,她又一次小声说:“我看见你了。”

“我看见你了”——这是他们最害怕却又最渴望听到的情话。这就是甜蜜的爱情。在不断分享浪漫往事的过程中,我们终于可以在示弱中展露无遗,并体验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如此,可以抵达超乎想象的深度亲密。

友谊箴言

·友情就是双方都真正感到彼此被关注的一种人际关系,此时此刻,双方都可以体味到满足感与安全感。为了开启、培养和保卫一段友谊,我们必须反复实践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它们共同构成了友谊金字塔。

·我们要让朋友互动变得有意义,就得积极参与进来,如此获得满足感。为了让每段友谊保持和谐状态,积极性和消极性的最低比例是5:1.

·我们要让朋友之间互相信任,就得做到彼此默契,如此获得安全感。如果没有递增的承诺感,我们就无法建立友情中需要的信任。

·我们要让朋友们愿意展现自己,就得足够细心敏感,如此获得对方的关注。我们也必须做到深思熟虑,确保我们以美好恰当的方式去冒险倾诉和揭露真相。

·亲密关系的三个关键词——积极、默契和示弱——它们都在同步增加。我们要仔细辨认和弥补在友情中产生的各种差距(这是在接下来的章节中要学习的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