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顾台儿庄: 沉淀千年的战争记忆

回顾台儿庄: 沉淀千年的战争记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平方千米,53处战争遗迹,台儿庄的每一间房屋,都是人们抗击侵略者的阵地,台儿庄的每一滴河水都融汇着志士们的鲜血。千年沧桑,台儿庄以它独特的情调,让每一个前来探访的炎黄子孙心里写满骄傲和感动。

回顾台儿庄: 沉淀千年的战争记忆

●●中考真题(影印版)

(2018·江苏盐城

●●满分佳作

走过,才明白

江苏盐城一考生

我坐在田边,使劲儿地摇着草帽,无可奈何地望着无边无际的棉花田。

奶奶背着篓子,摘棉花枝上咧开嘴、吐出丝的棉桃。她的双手一刻不停地在枝间上下穿梭,灵巧得像一对蝴蝶

“奶奶!”我喊着跑过去,看到汗珠顺着奶奶的脸庞滑落。她应了一声,拿起搭在肩头的毛巾擦了擦汗,笑眯眯地看着我说:“累了吧?你先回去,奶奶过会儿走。”

看着她黑黄的皮肤,额头的皱纹,还有饱经风霜的脸,我不禁感叹:奶奶养育爸爸、叔叔长大成人,现在年近花甲,本应该享清福,却仍在太阳下劳作,在田地里流汗,一天一天,一年一年,一辈子将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

她一定渴坏了。“奶奶,喝水。”我望着奶奶还未擦干汗水的脸,把水递给她。奶奶拧开瓶盖,就把水往嘴里灌,仰起头,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我的眼睛有些湿润,看着和我差不多高的棉花枝,我也学着奶奶的样子,把棉桃摘下,扔进她的大篓子里。

奶奶喝完水,看着我说:“你先回去吧,帮我把棉花从壳里剥出来就行了。”

奶奶心疼我,我怎能撇下奶奶?我多摘一个,奶奶就少摘一个,我在太阳下多摘一会儿,奶奶就少烤一会儿。我不能让奶奶独自受苦受累!于是我顺手摘了一个,笑着说道:“您不认为摘棉桃很有趣吗?”

奶奶说:“孩子,回家吹风扇剥棉花,凉快些。”

“我要和您摘完了再回家!”

“太阳那么毒,你受得了?”

“受得了!”

“不怕中暑,晒黑,出痘?”

看着奶奶担心的样子,我笑嘻嘻地说:“我没那么娇气,怕什么?”

奶奶看着我,放心地笑了,我也笑了。

太阳高悬,奶奶在左,我在右,如影随形,棉桃笑得合不拢嘴,吐着银花……

现在我们全家都已经因为拆迁而远离了那片熟悉的土地,我要感谢那段“摘棉桃”的时光,它让我明白了稼穑的艰辛与农人的可爱!

点评:文章记叙了自己和奶奶在农田间劳作的场景,真实感强。在此基础上,考生体会到了农活的艰辛、农人的可爱,由事及理,层次清晰。就全文而言,考生深得叙事之妙,在平静的记叙中渗透着浓浓的深情,就如鲁迅先生的《社戏》,就如贺敬之的《回延安》,真情自然流露。动词的运用、修辞的使用、人物的对话,都是文章的亮点。

●●中考真题(影印版)

(2017·山东枣庄)

●●满分佳作

台儿庄的情调

枣庄一考生

我来,本来是为了重温一段历史,没想到,却恍如进入了江南水乡。青砖黛瓦,灰檐白壁,静默在一片潋滟的水波中,仿佛一个衣着古朴的村姑,在运河旁静静低头伫立,等待她心中的人儿乘着小船归来。(www.xing528.com)

船家悠悠地摇着橹,不慌不忙,搅碎了水中倒映的房屋,沉思的拱桥,还有那些红花绿竹。那抹娇羞的红与水乡幽静的灰交相辉映,都化在了那温柔的水光中,被橹摇散开来,化作那宣纸上难见的妙笔丹青

仿佛是一个梦,台儿庄在幽蓝的天空下,低眉垂睫。我想哼一支小曲,但我不能,我怕惊醒了台儿庄的梦。江北水乡,和江南水乡一样,把柔美安静的情调植入每个人的心底。

入夜了,船在一个小码头停住,古老的房屋与曲折的街道在昏黄的路灯下,朦胧地幻化出几分温情。灯光的倒影不时被些许调皮的鱼儿搅碎,便成了一片难以捉摸的漾动着的光斑。平静的水面上,几条船静静滑过。小心翼翼地,是怕惊醒了水乡那宁静的夜吗?

生活本该如此——质朴的生命在宁静的水乡自然地成长,如同鱼儿在水中自由地呼吸。但,为什么会有累累的弹痕?宁静温和的水乡也会风起云涌。

两平方千米,53处战争遗迹,台儿庄的每一间房屋,都是人们抗击侵略者的阵地,台儿庄的每一滴河水都融汇着志士们的鲜血。一路张牙舞爪喧嚣而来的侵略者没有想到,这样一座安静古朴的村庄,这样一群性情温和的人们,竟然蕴藏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子弹打光了,有大刀;大刀卷刃了,有石头;石头砸完了,还有充满愤怒的血肉之躯!用身压,用脚踹,用手掐,用牙咬。扑到火里的,抱着侵略者一块儿烧成灰;滚到水里的,拉着侵略者一起沉到底。

天地静穆,风云变色。那一刻,台儿庄弥漫着刚强、坚毅的情怀。

水光灯影摇曳,幻化出一幅幅迷离的画面。千年沧桑,台儿庄以它独特的情调,让每一个前来探访的炎黄子孙心里写满骄傲和感动。

点评:考生选择台儿庄这一历史文化圣地来写,凸显当地特色,蕴含历史文化,自然让阅卷老师高看一眼。考生将描写、修辞等方法娴熟地运用在本文之中,为作文增加了亮点。如巧妙使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台儿庄比作“村姑”“梦”,生动形象地表现台儿庄宁静、美好的情调,让文章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息,感染力强。

●●中考真题(影印版)

(2016·浙江湖州

●●满分佳作

欣 赏

湖州一考生

我沉睡在这森然的博物馆里,长枪短炮的光影唤醒了我昔日的倦梦——炉火锻造了我的身躯,从此开启了我辉煌美丽的一生。

我诞生于那里——景德名窑。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竭力雕琢以完善我的身躯,顾不得揩一把额上的汗。他的身旁站着的是一个年幼的学徒,正眨巴着他的明眸欣赏我——一尊即将诞生的艺术品

我被老师傅放入燃烧的窑灶,熊熊的烈火将我灼烧。但我深知,疼痛是永恒的魅力,我将会和我的同伴一样,接受他人的欣赏,接受那无止境的赞美。

“砰”的一声,灶门紧闭。我在门关上的那一瞬间流下了丝丝晶莹的泪,那泪痕在我身上化作薄薄的茧。

“瓷哭了!”纯稚的顽童望见了这一幕,伤心地大叫起来。那一声,响遍了整个小镇。

“顽童,你的一念之差,误了它的美。”老师傅拂袖离去。孩童依旧眨着那明亮的双眸,像欣赏一件极精致的艺术品那样,不断地惊叹。

我的身躯,布满了错落有致的裂纹。那白净的素玉坯上,多了脉络分明的修饰,反倒更显典雅高贵。我似身披一件轻盈的琉璃薄纱,方才那炽热的泪,今已幻化成了我美丽的羽衣。

世上第一件裂纹瓷器就此诞生。

我被越来越多的人传递欣赏。小镇里的人,用温暖的掌心将我轻轻托起,我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我在众多欣赏的人群里寻找小男孩那动人的目光,是他的欣赏,让我有了如今的美誉。

一支笔,两行泪,三樽清酒,千种姿态,万般柔情;素玉坯,布裂纹,脉络分明,倍受赞扬,裙襦依旧。

老秀才用毛笔蘸饱了墨汁,在我身上细细写下了年号与出处,将我送向更远的地方。在那里,我收获了更多的欣赏与赞美。

如今,我静静地伫立在这寂然的博物馆里。行人匆匆用手中的相机定格下我的美丽,而我再没能从任何一位观众的眼中找见那种发自内心的欣赏,更难寻到像小男孩一样的天真明眸。

我静静地闭上眼,延续那个千年的梦:耳边炉火沸响,一个孩童用他的明眸,给予我发自内心的欣赏。

点评:考生以在博物馆里沉睡的一件瓷器为写作对象,将瓷器拟人化,把第一件裂纹瓷器诞生的过程记叙得生动形象,波澜起伏。看似平铺直叙的语言,却有着别样的节律和情致。考生巧妙构思,运用拟人化的叙事方式,让读者对瓷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读罢,直叫人击掌赞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