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滦州古马镇:合作社助力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滦州古马镇:合作社助力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马镇港北村是一个老区村,离县城较远,缺少资源和资金积累,难以发展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单一的种植业收入微薄,农闲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们渴望致富增收。“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是我们古马镇的三大名片,我们一定要把3个种植合作社、7个养殖合作社和1个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做好并力争建更多的合作社,让他们为我们古马镇的乡村振兴出力。”古马镇党委书记陆金波说。

滦州古马镇:合作社助力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2020年1月9日3版

本报讯(吴翠梅)滦州市古马镇党委、政府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为基础,积极推动产业调整,通过加快其产业链、价值链的拓展来实现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通过政府扶持,合作社加大户的带动,现已形成以生姜土豆、西红柿等大棚蔬菜,铁皮西红柿、草莓、吊瓜等反季畅销蔬菜瓜果为主的特色种植;规模化奶牛牧场与大户奶牛、肉牛养殖相结合的特色养殖;花生、葵花籽经济作物深加工为特色的多种产业。这些特色产业的形成提升了农业产业和产品的附加价值,推动了产业振兴,促进了古马镇经济的发展。

古马镇港北村是一个老区村,离县城较远,缺少资源和资金积累,难以发展服务业和特色产业,单一的种植业收入微薄,农闲时产生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村民们渴望致富增收。2015年时任党支部书记的唐建民带领村两委成员找到开发商郝永生,给村民们谋求一条致富之路。在港北村两委的努力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吸纳了村上20多户村民土地入股,成立了乐农种植专业合作社。

港北村唐海霞一家人提起合作社就合不拢嘴,“合作社解决了村上200人的就业问题,在这里不仅可以挣工资,按股份分红,还可以学技术,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产业振兴的扶持力度,我相信农民的钱包会越来越鼓。”

“港北村现在主副街道全部硬化,街道两侧全部铺上路沿砖,栽上景观树,村民文化中心和村史馆今年春投入使用,每晚太阳能路灯亮起时,村民们在文化广场进行文体活动,这一切都应归功于转变经营方式,推行产业振兴。转变土地经营方式,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增加了集体收入。”港北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民说。

与港北村相邻的小霍庄子村也是一个老区村,闭塞的地理位置阻碍着农民的致富,过上富裕生活是村民们的渴望。(www.xing528.com)

走进小霍庄子村村北的东川牧场,3辆鲜奶运输车正在等待装奶,一辆叉车正在往厂区库房运送压缩的料草。“东川牧场成立于2009年,原规模很小,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2018年底镇党委、政府支持组建了养殖合作社,东川牧场现占地100亩,拥有一个挤奶大厅,两套全自动挤奶设备,存栏奶牛350头,肉牛180头,现在我村农户的牛全部实现了托管,按每头奶牛产奶20公斤,每公斤鲜奶4元算,奶牛养殖户每天每头纯挣80元,那一头奶牛一个月就是2400元”东川牧场场主王学丰说。

“我村有耕地2230亩,1100口人,铁皮西红柿和草莓种植没有兴起之前,主要产业是玉米和花生种植,这些传统种植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秸秆。出于环保的需要,大量的秸秆不得燃烧,只得眼睁睁浪费,东川牧场以200元/吨的价格购入,既缓解了环保压力又增加了农民收入,恐怕这就是循环经济吧。”小霍庄子村支部书记郭金辉说。

唐山市益亨通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广林是一名从事花生深加工的私营业主,现在厂内安置就业80多人,年生产花生产品2000吨以上,年上缴利税70余万元,为解决当地农民卖粮难和增加农民收入做了一定的贡献,并带动了古马镇种植结构调整。“企业能够实现从负债筹建到扭亏为盈的良性运转,我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古马镇党委、政府和店坨村两委班子,是他们帮助我流转土地、引导当地村民集资入股,解决了我土地和资金的难题。”徐广林说。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产业振兴”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只有产业振兴的经济基础好,才能壮大乡村环境基础、文化基础、社会基础,并最终实现生活富裕的民生目标。“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深加工是我们古马镇的三大名片,我们一定要把3个种植合作社、7个养殖合作社和1个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做好并力争建更多的合作社,让他们为我们古马镇的乡村振兴出力。”古马镇党委书记陆金波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