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价更戍法效果及其意义

评价更戍法效果及其意义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更戍法”就是各地驻扎的禁军要经常变换戍守地区。其设立的目的是,“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76]。可见,北宋实行更戍法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使京师与诸路之兵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二是使军队“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77],不致军兵骄惰;三是使将兵分离,将不得专兵。另外,更戍之法,使军兵疲于奔命,死伤太多,造成军队锐减。

评价更戍法效果及其意义

乾德三年(965),宋太祖复立更戍之法。所谓“更戍法”就是各地驻扎的禁军要经常变换戍守地区。宋廷规定除殿前司的捧日、天武二军外,“自龙卫而下,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其设立的目的是,“惩藩镇之弊,分遣禁旅戍守边城,立更戍法,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逸。故将不得专其兵,兵不至于骄惰”[76]。可见,北宋实行更戍法的目的大致有三:一是使京师与诸路之兵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二是使军队“均劳逸,知艰难,识战斗,习山川[77],不致军兵骄惰;三是使将兵分离,将不得专兵。但是,更戍法的设置,虽然能使军队习山川劳苦,将领也很难拥兵自重,却造成了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弊端,正如吕陶所说:“出师数万,而以生杀死亡之柄,授人于仓卒之中,把族赐镶,建灵旗以启行。而三军之士不知其谁何,莫敢仰视其面,而欲与之同其生死,攻取战捷,不亦难乎?”[78]雍熙北伐,曹彬大败于浑州,其原因之一就是“元戎不知将校之能否,将校不识三军之勇怯”。同时,更戍的长途跋涉,更番轮戍,军队疲于奔走,致使人情郁结,严重地挫伤了将士的战斗积极性。另外,更戍之法,使军兵疲于奔命,死伤太多,造成军队锐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朝廷曾一度采用了王安石的“将兵法”[79],但不久保守派上台,新法即被废除。(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