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文化自信:崭新引领

提升文化自信:崭新引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要拥有文化自信的十足底气,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共同发展的世界舞台。价值观念的自信将会成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文化自信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国际大格局中审视中华文化的价值意义,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锋中,保持中华文化定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提升文化自信:崭新引领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5]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这一命题就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意义。2014年2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2014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作为“第四个自信”提了出来,他说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战略命题,它是中华民族在精神上重新崛起的内在定力,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精神支撑。

文化自信是前进中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是因为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浩劫而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国家发展道路中久经挫折而茁壮成长,中国人民饱经苦难而自强不息,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和独立,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取得了国家发展强大、人民脱贫致富的伟大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党和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党和人民在一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找到了国家发展的正确道路,形成了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指导理论,不断完善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定了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将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时期,中国要坚持文化自信的深厚底色,坚持中国道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敢于正视存在的现有问题并加以解决,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推动社会主义事业更加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今天的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出口大国和贸易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公共产品,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等。中国的发展不是“一枝独秀”的状态,而是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发展,中国越发展,对世界越有利。中国要拥有文化自信的十足底气,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共同发展的世界舞台。

文化自信是价值观念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世界上各种文化之争,本质上是价值观念之争。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中国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的精神指引,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表达。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了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在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发展道路和基本国情的共同影响下而形成的。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发展成就成为了中国价值观念最直观的表达,中国实至名归拥有价值观念自信的理由。价值观念的自信将会成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人民越来越多地关注中国的发展,探索中国发展的奥秘,中国只有保持高度的价值观念自信,才能更加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西方国家以领先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稳固的国际地位宣示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用所谓的“普世价值”来评判其他国家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其虚伪性的面纱长久以来蒙蔽了人们对西方价值观念的客观认知。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类社会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需要在追求最大公约数的共同价值中实现更好的发展。当代中国价值理念是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观,它不仅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也昭示着世界在共同价值方面的追求。因此,中国倡导文化自信,更需要坚定价值观念自信,着力塑造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对外话语体系,更好地阐释中国发展道路和发展理念,提升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吸引力。(www.xing528.com)

文化自信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任何一个国家要在国际社会上立足,就不仅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硬实力,还需要精神文化方面的软实力作为支撑。当今时代,国家发展依赖的经济力量固然十分重要,文化的力量也同样不可或缺。“任何国家及其不同目标下的国家战略,其中都必然包含着自身文明发展和对外文化传播的内容和策略。”[7]经过改革开放以后的高速发展,中国在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就,为了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并重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果没有文化的繁荣作为精神养料,那么社会的发展进步是难以持久的,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正当其时。再者说,从国际发展局势来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或扮演敬陪末座没有发言权的小媳妇角色,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带着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的中国方案、建议和话语,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8]。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也正在向世界更广阔的范围扩大影响,世界对中国投以更多的关注,中国要以文化为桥梁,扩大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目前还不能称其为文化强国。要成为一个文化强国,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升文化的影响力与吸引力,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在国际大格局中审视中华文化的价值意义,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流交锋中,保持中华文化定力,推动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