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哈尔的移动城堡》:没有宣传的艺术创作

《哈尔的移动城堡》:没有宣传的艺术创作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做《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时候,我对宣传组放言:“这次我们要进行 ‘没有宣传的宣传’!”《无罪》在3月公映,而《哈尔的移动城堡》原定在夏天上映,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他因为过于沉迷《无罪》这部作品所以特别拼命,结果《无罪》的宣发结束之后他整个人都瘫了。他看到我在白板上写的宣传重点和广告正文后勃然大怒!

《哈尔的移动城堡》:没有宣传的艺术创作

做《哈尔的移动城堡》的时候,我对宣传组放言:“这次我们要进行 ‘没有宣传的宣传’!”跟之前的做法完全相反,收紧情报外放,采取饥饿营销的作战方式——听起来好像很酷,其实这不是一种战略,而是被逼无奈之举。

一个原因是时机不对。《无罪》在3月公映,而《哈尔的移动城堡》原定在夏天上映,根本没有喘息的时间。我 自己作为制作委员会的成员,兼任两部作品的制片人,忙得焦头烂额,而最重要的东宝的宣发伊势,因为疲劳过度完全派不上用场。他因为过于沉迷《无罪》这部作品所以特别拼命,结果《无罪》的宣发结束之后他整个人都瘫了。包括他在内,所有成员都需要时间恢复体力。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宫先生。他看到我在白板上写的宣传重点和广告正文后勃然大怒!他说:“在上映之前就放出去这么多情报,大家还来看什么?!”

广告正文是这么写的:

“魔法使们与恶魔 签订契约 ,自己变成异形 的怪 物战斗 ,是这个时代的 ‘战争’!

“一旦将灵魂卖给恶魔,就再也无法变回人类。但只有哈尔这个魔法使,逃避着战争,每天过着碌碌无为的生活。这时出现在他的面前的,是被魔女诅咒、变成90岁老太婆的苏菲

“两个人在哈尔的城堡中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同居生活。这个巨大的城堡,竟然有四条腿可以走,是被人们畏惧的 ‘移动城堡,……

“男人与女人,因魔法而邂逅,逐渐心灵相通。

“哈尔与苏菲在不安、绝望与混沌的尽头,看到的希望究竟是什么?

“天才宫崎骏疯狂的热情再现,将世界卷入狂风暴雨中!”

其实,在《千与千寻》上映后,“这片子能这么卖座全靠宣传”这种言论也传到宫先生那里。这时候宫先生直接行动,抓来一个工作人员就问:

“《千寻》能够大卖,你觉得是作品的内容好,还是靠宣 传?”

导演本人这么问,一般人都会说“当然是作品内容好”。可偏偏当中就有这么个人,也不知道害怕,说“靠宣传”。他就是我的助理石井朋彦。这家伙虽然是个优秀的人才,但是说话太耿直。他也不怕惹怒宫先生,还自作主张地继续说:“我觉得宣传的影响力更大。”真正体验过宣传工作的人,一般都有这种感觉

我觉得就是那时候,宫先生产生了心理阴影。于是在看到白板的瞬间,他的情绪爆发了。他对我说:“铃木,《哈尔》我们不做宣传了。”

伊势他们疲惫不堪,宫先生怒气冲冲,在这种情况下我实在没有余地说不。于是考虑只向大众简单地传达:我们现在正在制作《哈尔的移动城堡》这部电影

最初制作的 15秒广告是人物的背影离开城堡、悠闲散步的场景。广告文案是:“这个城堡会移动。”故事和角色什么都没告诉大家,也不讲什么哲学

出乎预料的是,这个广告评价还不错。看到这种情况我在想,“这样说不定能转化为正面因素”,于是“没有宣传的宣传”战打响了。

我本来也对过度释放情报产生过疑问。之前为了方便媒体撰写电影的介绍,我们会将内容梗概、角色介绍、讲解内容都整理好发给媒体人。因为记者和评论家要根据这些内容来写报道,所以无论如何内容都要清楚明白。(www.xing528.com)

要改变信息泛滥的状况,收紧情报也不失为一种手段。大家就这样完全没有先入为主,直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电影,然后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报道说不定更严谨,对宣传来说也是好事。

但是,真的试着去做了,抱怨“没有资料没法写报道”的人可不少,至少针对传媒的尝试进展得并不顺利。

但是“不做宣传的宣传”却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效果。

中途由于制作延迟,片子从夏季延迟到11月上映,这件事被当作新闻报道了。宫崎骏在制作新作品,详细内容不知道,公映也延迟了——这样一来,大家就开始做各种揣测。虽然不是我们有意为之,但是大家的确开始主动去关注《哈尔的移动城堡》这部作品。

在这之后,我们继续低调地放出最低限度的情报。4月配音表公开之后,“主人公是木村拓哉!”成为了新闻。9月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了金奥萨拉奖(技术贡献奖),这件事又成了新闻。

虽然新闻不断向大家渗透这个名字,但是电影内容大家还是不知道,木村的声音也没有放出来……这样一来,无论从观众,还是从传媒的角度,对情报都产生了饥渴感。

在东宝的宣传部,普通人会来打听“首日的舞台有见面会吗?”“木村会来吗?”杂志社还特地写了篇报道《吉卜力为何对新作的情报做限制?》。

“不放出情报真的没问题吗?”也有业内人士感到不安。不过即使不做宣传,跟过去同样数量的宣传战略也在有条不紊地布置,我中途开始确信这个方针可行。

对 11月这个观影淡季上映感到不安的呼声也出现过。对此我的回答是:“这是一部正月的电影。”

“虽然是11月20日上映,但是圣诞节之前,姑且把它当作是一个月的有偿试映会。真正的成败从12月开始,所以要努力做好追加广告。”

公映前全面收紧情报,公映后积极提高曝光率。一旦明确了宣传方针,大家就安心地埋头做好自己的工作。像这样喊口号、让大家安心,再鼓舞士气,是制片人重要的工作。

内容方面具体的情报放出是在最后的一个礼拜。试映会上,各界的精英及媒体的评论员都来了。上映后,我方主动安排了详细讨论的机会。

在公映的同时观众涌入电影院,如果只看票房的初速,比《千与千寻》增长得还快,相当惊人的数字。

做一个马后炮的假设,如果《哈尔的移动城堡》像《千与千寻》时那样选择自由竞争,我觉得不见得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不过,这时行业内自主限制的一套理论早已开始运转了。

话说回来,196亿日元也是相当惊人的数字。相关人士都很开心。宫先生也得到了“靠内容决胜负,观众还是会来的”的满足感。对我来说,挑战了“不做宣传的宣传”这种全新的手法,也很刺激。

观众不仅享受到电影本身的内容,也被宣传方面娱乐到了。所以,我觉得每次都应该有替代品,不断发掘新的宣传方式。

原则没有变,终点也一样,但是每次都会改变前进的路线——等我意识到时,这已经成了我的工作风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