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没有志向,就没有可以取得的成就

没有志向,就没有可以取得的成就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更加确立了胸怀天下的大志。正是青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图献身报国的鸿鹄之志,奠定了毛泽东日后成为一代伟人的坚实基础。

没有志向,就没有可以取得的成就

确立人生目标,就是确立人生的志向。立志与个体潜能发掘关系密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所以成就开天辟地的伟业无不与其年轻时所立宏伟之志紧密相关。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写下了“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为大家而献身”的远大抱负。周恩来南开念书时就确立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救国救民之志。李大钊在少年时就“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当年,毛泽东在离开故乡韶山冲的时候嘴里念着的是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这首诗明白地道出了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远大志向。在长沙求学期间,毛泽东更加确立了胸怀天下的大志。他自立“三不谈”规,即“不谈爱情、不谈金钱、不谈生活琐事”,以此严格要求自己。1936年,他与斯诺谈话时说,他们那个年龄的青年人谈论女子姿色是常有的事,可他是例外的,他根本不谈色情类事,他和朋友们乐道于大事——“人的性质,人类社会的性质,中国的性质,世界,宇宙。”毛泽东的老师兼挚友黎锦熙曾向亲友这样阐述:毛泽东当年在一师求学时,经常谈论的一是历史人物:如唐宗、宋祖、拿破仑;二是“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言语中即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1915年5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出最后通牒,要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消息传来,激起全国民愤。一师学生将国内外知名人士反对卖国条约的言论编集成册,题为《明耻篇》,毛泽东在封面上愤然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正是青年毛泽东胸怀天下、图献身报国的鸿鹄之志,奠定了毛泽东日后成为一代伟人的坚实基础。

立志对于个体成长具有如下作用:

第一:引发作用。动机产生于人的需要,是推动并维持人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但并不是任何需要都能成为动机,只有需要指向一个目标,并展现出达到目标的可能性时,才能形成动机,从而产生和推动行为,坚定的志向能够引发个体为着成功的需要而朝着目标努力。

第二:导向作用。志向具有导向性,起着引导行为方向的作用。志向对人行为的导向作用好比舟有了舵,马有了衔,使个体认准一个方向,不偏离航道,少走弯路。明朝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www.xing528.com)

第三:聚焦作用。人的精力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如果漫无目标,今日研究这个,明日钻习那个,就极易分散精力,一事无成。如果目标专注,人的精力和能力就能以目标聚焦形成突破性的成才能量,从而早日成才。

第四:激励作用。一个明确具体、切实而又合乎需要的志向,对个体起着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当志向未达到时,使人产生强烈的内在驱动力,为实现志向而奋发努力;当达到志向时,给人以满足感、自信心、促使人向更高的志向前进。树雄心,立壮志对于青年成才过程的激励作用在心理学中可找到一定的理论依据,即心理学的暗示原理。志向之所以具有激励作用,其原因就在于通过长年累月不断自我暗示,个体逐渐认可暗示的信息,将雄心壮志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和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