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人为本,坚持把培养德智体美的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新课程教学理念,因此在进行教学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根本性原则。从这一出发点,笔者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在进行小学方程的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情境教学原则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方程的教学中,数学模型的建立更是依托于实际生活。要想打破传统单一教学,将方程教学转变为活动教学,教师就要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引导学生结合旧知分析理解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验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与创造。这种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容易联结其旧知,发展新知。情境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相比较小学阶段其他的教学内容,方程的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其更应该借助情境来教学,使学生感到方程就在自己的身边,它是有用的,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的问题的。因此,在基于模型思想的方程教学中要遵循此原则。
(二)启发性的教学原则
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教学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启发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有时笔者在听课的过程中,会碰到教师的问题无人回答的状况,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的提问缺少启发性。当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无从下手时,这时教师如果抛出一个贴切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会茅塞顿开,顺利解决问题。在方程的教学中,教师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给予学生启发性的帮助和引导会极大地提高方程问题的解决率。因此,在进行基于模型思想的教学设计时,要遵循此原则,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三)师生互动的教学原则
新课程改革倡导双主体,即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明确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边交往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合作者及参与者,整个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成长的过程。而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的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倡导以及教学活动的性质,要想顺利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在基于模型思想的方程的教学设计中要遵循此原则。(www.xing528.com)
(四)连贯性的教学原则
给予整体性的学习任务且为整体学习提供支持与指导保障,向学生提供练习机会才称得上是完美的教学设计。为了保证所设计的教学活动环节不相互冲突,一定要保证所有阶段的教学设计是相互协调共存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具备全局性眼光,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将教学内容的脉络梳理清楚,真正把教学内容弄懂,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才不至于出现将知识点割裂,只注重局部的一些知识点,孤立的进行教学的状况。在方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既要抓住重要的知识点,又要注重每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进行精心的设计。
(五)可操作性原则
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才称得上是好的教学设计,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师设计的教学要想具备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规律,此外,教学设计也要能够适应实际的教学条件,教师对教学设计能够驾轻就熟等。在进行基于模型思想的小学方程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保证方程教学的顺利展开。
上述五个教学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保证,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