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汶口文化展现丰富多样的花纹图案

大汶口文化展现丰富多样的花纹图案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典型形态,处于中国陶器艺术发展的转变时期。大汶口文化中期纹样大汶口文化晚期纹样换言之,新石器时代的抽象概括的几何形图案花纹是从写实具体的动植物纹样转化而来。随着数量的急剧减少,这一时期彩陶的纹样母题和图案,较之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迅速衰退,又有所变化。

大汶口文化展现丰富多样的花纹图案

大汶口文化新石器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的典型形态,处于中国陶器艺术发展的转变时期。以陶器装饰为例,这一时期的陶器纹样逐渐由生动形象的动物图案转化为抽象的几何印纹。依照时间发展序列,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大汶口文化早期陶器的纹样母题多数是优美而流畅的弧带、垂弧、直边三角、弧边三角、圆点、圆圈、双弧、直(斜)线、折线、折括、回纹、菱形、八角星、连山、双角形、斜栅形、网纹等几何纹样。另外还有勾叶、花叶、草木纹等植物纹样。其显著特点是折线纹样的出现。

而纹样的图案除了少数简单器物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纹样母题组合形成连续的带状纹样图案,绘于器物最醒目的位置,一般在肩、腹部,多数为一条纹样带,个别的有两条。有的还在某些器物的宽沿上,加绘一些简单醒目的纹样图案。依其所处位置的重要程度,前者可以称为主题图案,后者一般称之为附属图案。

大汶口文化早期纹样母题

大汶口文化早期纹样

关于这些几何纹的含义、起因和来源,考古界、美术界颇有争论,至今乃是中国艺术史之谜。

占据主流的观点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几何形图案花纹是由早期的动物图案演化而来:如半坡类型彩陶直线形纹饰是由鱼纹变化而来的,庙底沟类型彩陶螺旋形纹饰是由鸟纹变化而来的,北方波浪形的曲线纹和垂幛纹是由蛙纹演变而来的。(www.xing528.com)

大汶口文化中期纹样

大汶口文化晚期纹样

换言之,新石器时代的抽象概括的几何形图案花纹是从写实具体的动植物纹样转化而来。这反映了远古人类美的变化,也满足了史前陶器纹样作为一种标志,清晰、容易辨认,方便制作和复制的需求。

到了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彩陶的比例并没有增大,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与早期阶段相比,彩陶制作无论是纹样母题的种类还是构图的形式和图案,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单个纹样被较为复杂的组合纹样取代,背三角、对弧、连山、双角形、折括、鱼鳞纹等,到中期阶段已不再出现;曲线的运用增加,出现了一部分纹样母题,如水波、连珠、扁“U”字形、纽索和成组的弧线纹等;即使是早中期都存在的母题,在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早期十分流行的较为简单、写实的弧边三角、花叶、圆点等,到中期虽然仍可见,但数量甚少,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代之以网纹、斜栅等较为复杂的组合纹样,尤其是网纹装饰,俨然占绝对优势,且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彩陶纹饰的发展,更加完备、精细的陶器纹样渗透了远古人类独特的审美情感

大汶口文化晚期阶段,许多遗址已不见彩陶,即使有所发现,也是数量极少,到大汶口文化转变为龙山文化之前,彩陶基本上就从海岱地区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了。随着数量的急剧减少,这一时期彩陶的纹样母题和图案,较之大汶口文化中期阶段迅速衰退,又有所变化。纹样母题大为减少,如富有特色的斜栅图案,此时不复存在,各类网纹亦没有发现。保留的纹样也多有变化,如菱形纹变为大菱形套4个小菱形的形式,排列密集。新出现了其他纹样,如结构复杂的涡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