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孩子的父亲对学习严厉控制,造成沉默心理

孩子的父亲对学习严厉控制,造成沉默心理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虎以前非常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将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小虎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虎身上,希望小虎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小虎的学习抓得非常紧。吓得小虎一个字也不敢说,一溜烟跑回自己房间里去了。父亲眼睛一瞪,小虎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真的会打人的。一旦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孩子的父亲对学习严厉控制,造成沉默心理

在中国,从古至今父母对孩子最拿手的教育方法就是打。俗话说:“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树不修不成料,儿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等,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教子经验。孩子可以这样对待吗?

一般来说,如果孩子犯了错误,父母应该耐心细致地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告诉他哪里错了,为什么错了,同时还要告诉他,同样的错误不可以重犯,要及时地纠正,要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假如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偏差。

刘小虎是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最近,老师发现小虎变了,以前活泼开朗、上课积极发言的他,现在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总是独自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经过细心地了解和跟小虎耐心地谈话,老师终于知道了他变化的原因。

小虎以前非常爱说话,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将学校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小虎的父亲是位车间工人,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虎身上,希望小虎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对小虎的学习抓得非常紧。他认为小虎说这些话都没用,纯粹是浪费时间,因此小虎说话时,父亲总是会故意打断他:“别说了,就会说废话,一点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点去写作业!”

有一次,小虎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别说这些没用的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吓得小虎一个字也不敢说,一溜烟跑回自己房间里去了。

小虎以前也特别喜欢提问题,经常爱问个“为什么”,开始的时候,父亲还回答,后来小虎问得多了,父亲就不耐烦地说:“别问了,就你事多,问那么多干吗?去,学习去!”父亲眼睛一瞪,小虎不敢再说了,因为他知道父亲脾气不好,生气了真的会打人的。

就这样,小虎在家里话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后,他都把自己闷在房间里,因为父亲也不让他出去玩。渐渐地,小虎的性格也就变了。(www.xing528.com)

家长往往都习惯随意打断孩子的诉说,用命令来压制孩子,不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这无疑会造成亲子之间沟通的障碍。如此一来,家长也就无法听到孩子内心的想法,无法听到孩子的心声。不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如果孩子出现了什么问题,家长自然也不会知道。一旦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

另外,家长一味地打断孩子的诉说,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孩子想说的话说不出来,总是憋在心里,也对孩子心理发展没好处。

在孩子向自己倾诉的时候,聪明的家长都不会随意打断孩子的话,而是给孩子一个尽情倾诉的机会。这样做不仅能让家长更了解孩子,而且还能拉近家长跟孩子之间的距离,使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感情更为融洽。

每当孩子犯了错,那些脾气暴躁的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恼火下,极易失去理智地对孩子进行打骂,想借此来促使孩子改正错误。殊不知,打骂这种粗暴的教育方法,非但不能达到父母的教育目的,还可能让孩子产生说谎、冷漠、孤僻、仇视、攻击等心理问题,而这些通常会成为孩子日后行为不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根源,或者引发孩子出走、自杀等终生遗憾的事情。

心理学研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大部分是因为父母采取了“单向教育”,他们不愿意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信奉刻板的说教、粗暴的打骂、无情的强制、精神的虐待,结果不仅使亲子关系恶化,还让孩子失去了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的健全发展造成恶劣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