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生的灵魂后花园:探寻黄建华、李成琳的《生命的后花园》

人生的灵魂后花园:探寻黄建华、李成琳的《生命的后花园》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命的“后花园”》的正文在几周前通读一遍后,一直搁置在书桌上,留下两篇后记未阅读,想阅毕后再写读书笔记。黄建华与我都同在机关工作,都有艺术爱好并把艺术园地视为生命的“后花园”,这种比喻无比贴切,是心灵的呼唤,也是现实生活的再现。我出生在故乡名叫后花园的古宅里,一听到“后花园”,我就会想起我生命诞生的地方。

人生的灵魂后花园:探寻黄建华、李成琳的《生命的后花园》

《生命的“后花园”》的正文在几周前通读一遍后,一直搁置在书桌上,留下两篇后记未阅读,想阅毕后再写读书笔记。今夜翻阅《广州日报》,在《品书》版上读到一篇评论此书的文章《生命的“后花园”》,才记起写此书的读书笔记。

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每个人的追求有所不同,但有一些心灵是相通的。购此书时我并不知道书中有如此精彩和贴心的论述,读后令我拍案叫绝。在《诗意书法乃生命之魂》一节中,黄建华说:“书法给我最大的好处是让我永不满足。书法说起来很简单,或者说很单纯。一支毛笔,单一的黑墨,白色的宣纸,挥写中国的汉字。然而在这黑白之间,它给我很大的空间,我知道我的描写,它给我很大的张力,我不断地在变化中找到乐趣。这么多年过去了,书法仍是我的最爱。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酸,但就是这种感觉。书法已经融进我的生命,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常有朋友看到我堆叠的习作就劝我别那么‘玩命’,他们不知道这是我的享受啊!在笔墨之间,在点画之间,在笔墨的挥运起落之间,有多少精彩是不可能靠玩命,靠刻苦来支撑的呀。”

近几年,凡我在书店见到的有关书法方面的新书我都购买,此书作为书法书购买。我每读书法书,常与作者心灵共振。读此书时,我非常激动,庆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人的追求与我相同。黄建华是一名成功者,已功成名就,而我还在默默的追求之中。黄建华与我都同在机关工作,都有艺术爱好并把艺术园地视为生命的“后花园”,这种比喻无比贴切,是心灵的呼唤,也是现实生活的再现。黄建华对书画艺术追求的精神,真令我感动,静子在《生命的“后花园”》一文中说:“一群‘政府官员’被组织去参观上海博物馆,本来是走马观花的既定‘节目’,有一个人却被博物院的青铜器吸引住了。他从参观队伍里游离出来,他沉醉于青铜器所散发的朴拙硬骨之气里。”“从这个细节里你很难相信黄建华是在严谨、刻板的机关里呆了十多年的公务员,或者说,你会奇怪,这十余年一板一眼的机关生活怎么没有磨去他的棱角,磨去他散漫的沉醉。”“80年代末期,文人下海之风盛行,人们的一切行为似乎都为利欲熏风所浸染。他身边的好多朋友都离开了书斋,跳进了商海,或是于滚滚红尘中热热闹闹地过起了新的热血沸腾的生活,而他依然把自己关在书斋里。有一天,一个久未谋面的朋友从他家门口经过,推门探望,见他正蜷于一大堆书稿中潜心研读。那时在远郊的一块木板,木板上的画毡已墨迹斑斑,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朋友翻看着书案上下堆积的书法作品,他惊叹于那笔墨之间的充盈饱满,以及洋溢其间的从容温厚古朴雅拙之气。”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我的身影在其间摇曳,世上真有如此相似之人。(www.xing528.com)

“后花园”这个词,在自然状态下,我有与生俱来的怀恋。我出生在故乡名叫后花园的古宅里,一听到“后花园”,我就会想起我生命诞生的地方。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到现在一直不放弃对书法的追求,每日必练习书法,二十多年如一日,虽然还没有好成果,但我已把书法艺术视为我生命的“后花园”。每天为了谋生来回奔走,忙忙碌碌于机关案牍,每天回到家中,虽然还带着疲倦的身影,但站在书桌前,手握笔管,面对墨池白纸,我自由自在地挥写,沉浸于诗词碑帖里,不知不觉疲倦消失了,一种清爽宁静平和舒缓之气在心中油然升起。我深深地体会到墨池才是生命所值得眷恋和沉迷的地方,这就是我的生命“后花园”。这个“后花园”既灿烂,又幽静,令人生思古之幽情,怀高山之远志。每当我沉醉于生命“后花园”时,我的内心油然充满了古典情怀,按照书法家朱以撒的说法是古典幽梦,古典之梦是幽深的,与现实生活浅薄之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既要谋生,就难免染上现代生活之气,可是这种现代气息与古典幽梦显得格格不入。生活在现代社会里,不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现代性生活,总是有一些不为现代生活所诱惑的人执迷于古典。从生命意义和本真来说,追求古典才有永恒之感,现代的东西很快就会烟消云散,古典之韵更耐人寻味。

2003年8月5日夜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