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随葬品及其分布情况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随葬品及其分布情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大多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遗址仅占少数。目前明确出土瓮棺葬随葬品的遗址包括黄楝树、金鸡岭、雕龙碑、邓家湾、六合、城头山六处。其中雕龙碑和城头山遗址出土随葬品的瓮棺葬数量最多,分别占本遗址出土瓮棺葬总量的17%和15%。此外,黄楝树、邓家湾和高坎垅等遗址的三例瓮棺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石子或卵石,但其是否为随葬品尚不明晰。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随葬品及其分布情况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大多无随葬品,有随葬品的遗址仅占少数。目前明确出土瓮棺葬随葬品的遗址包括黄楝树、金鸡岭、雕龙碑、邓家湾、六合、城头山六处。其中雕龙碑和城头山遗址出土随葬品的瓮棺葬数量最多,分别占本遗址出土瓮棺葬总量的17%和15%。屈家岭文化随葬品的种类大致包括陶器、骨器、动物遗存等,另有一些可能存在的“仪式性”遗存。此外,黄楝树、邓家湾和高坎垅等遗址的三例瓮棺葬中出土了数量不等的石子或卵石,但其是否为随葬品尚不明晰。

陶器有陶器皿、明器或小件制品。陶器皿主要见于金鸡岭和城头山,邓家湾、雕龙碑和六合遗址亦有个别发现,且全部置于葬具以外、墓坑以内。金鸡岭遗址出土的随葬陶器皿涉及鼎、罐、碗、钵、盆、甑、缸、豆等多个器类,墓坑内随葬品的数量也差异较大,最多的达8件,最少的仅有2件;城头山遗址以杯、豆、簋、碗、钵、壶为主,也有少量的盆、盖、罐、盘、缸等器物,80%的瓮棺为单件随葬品,其余为2件或3件随葬品。除上述两遗址之外,邓家湾遗址W38随葬陶鼎一件,紧挨坑壁;在雕龙碑遗址,一座两器瓮棺的两端分别置放故意打碎的属于同一器物(可能为盆)的几块彩陶残片,意义不明。

随葬陶明器或小件制品(陶环、纺轮、弹丸)的瓮棺主要见于雕龙碑遗址,而且在葬具内外都有发现,并分别有“弹丸与猪下颌骨”“陶环与纺轮”共同出土的情形。但是,唯一的一件陶明器(壶形器)则与金鸡岭、城头山遗址关于陶器皿的处理方式一样,被置于葬具以外、墓坑以内。(www.xing528.com)

骨器随葬见于青龙泉遗址,为一件磨光骨管。动物遗存只有鹿角和猪骨,前者仅出土于青龙泉遗址,而后者则见于黄楝树、雕龙碑、六合等遗址,尤其是雕龙碑遗址,不仅墓坑内随葬猪骨,而且墓坑邻近范围内还发现相关的猪骨祭祀遗存。雕龙碑遗址瓮棺坑内随葬的猪骨遗存见于葬具内外,且无一例外地有下颌骨,其中W44为两罐横置瓮棺,幼婴儿置于1号罐内,2号罐内随葬猪下颌骨一块,似有明确的“区域划分”。而位于墓坑外的猪骨祭祀遗存距离瓮棺墓坑较近,仅0.3~1米,内葬整身或无头猪。在黄楝树遗址,随葬猪骨的现象仅见一例,且在腰坑瓮棺合葬墓中,将猪头骨压于瓮棺下面。而六合遗址W46则随葬猪下颌骨,且有碗、盖同葬。这些随葬猪骨的习俗可能与某种宗教信仰[58]或图腾有关。

上述可见,随葬陶器皿的瓮棺相对较为普遍,而陶质小件和陶明器的瓮棺则仅见于雕龙碑遗址。同时,从邓家湾、雕龙碑等遗址的出土资料来看,与埋葬幼儿的土坑墓相比,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随葬品并不丰富,甚至可以说十分单薄。这或许是瓮棺葬本身的空间局限所致,也可能意味着在屈家岭时期瓮棺葬是对死亡幼儿的一种简易埋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