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葬,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发现。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发现地点多达20余处,瓮棺葬540例以上。本文将对上述考古发现的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具结构和类型、葬地和随葬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探讨

小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摘要]本文在系统梳理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基础上,对该文化瓮棺的结构与类型、葬地与随葬品两方面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研究表明,屈家岭文化瓮棺有着相对固定的葬具组合模式及其处理方式,而且由不同器类组合形成的瓮棺结构和类型具有明显的历时性和地域性文化特点;同时,在葬仪观念上,屈家岭文化瓮棺葬是埋葬儿童的一种方式,存在着错综复杂但略带规律的葬地选择和随葬习俗。

[关键词]屈家岭文化;瓮棺葬;葬具;葬俗(www.xing528.com)

瓮棺葬是史前社会一项重要的埋葬方式,以黄河中游和长江中游地区出土最多,且在两个地区先后的史前文化类型中多有发现[1]。对于上述两大区域尤其仰韶文化、石家河文化瓮棺葬,学术界多有关注,并从不同侧面加以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2]。能够与这些考古学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屈家岭文化瓮棺葬亦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3],但很可能囿于考古发现的不足等,系统分析并不多见。然而,无论是从考古学文化,还是从聚落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屈家岭文化时期都应是长江中游地区葬仪观念发生变革的重要节点之一[4]。因此,对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葬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为跨文化、跨社会之间的瓮棺葬比较研究奠定基础,深化对中国新石器时代葬俗和葬制的认识,而且能够管窥新石器时代晚期新型社会形态下的葬仪观念,故而是一个有重要意义的课题。

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葬,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发现。当时在河南唐河寨茨岗[5]淅川黄楝树[6]、下集[7],湖北郧县青龙泉[8]等遗址均发现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葬,少则数例,多则二十例,并且在黄楝树遗址首次发现了土坑墓与瓮棺分别组成的“合葬墓”。随后,在河南淅川下王岗[9]、沟湾[10]邓州八里岗[11],湖北枝江关庙山[12]钟祥六合[13]宜城曹家楼[14]、宜城老鸹仓[15]、宜昌杨家湾[16]、天门邓家湾[17]、肖家屋脊[18]枣阳雕龙碑[19]、十堰观音[20]、郧县大寺[21]随州金鸡岭[22]、西花园[23]孝感叶家庙[24]、广水四顾台[25]麻城吊尖[26],湖南澧县城头山[27]、宋家台[28]、安乡划城岗[29]怀化高坎垅[30]等遗址的发掘过程中亦出土了多例屈家岭文化瓮棺葬。这些遗址中不乏成片分布的瓮棺葬墓地,为进一步探讨当时的葬仪形式和空间结构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资料。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发现地点多达20余处,瓮棺葬540例以上。本文将对上述考古发现的屈家岭文化瓮棺葬的葬具结构和类型、葬地和随葬品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全面理解屈家岭文化的瓮棺葬俗和传统,本文所论的是广义的屈家岭文化,即《京山屈家岭》报告所称的屈家岭文化遗存[31]。近年来,有学者对叶家庙、金鸡岭、雕龙碑等遗址的文化属性进行了重新探索[32],在结论尚未明晰的情况下,本文暂将上述遗址纳入屈家岭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