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成长在一个庞大的家庭

我成长在一个庞大的家庭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甚至,有的哥哥在远处成了家,我们连嫂子都不认识,大家庭就是这样。我们这房子大,一个房间说是房间,其实也快30平方米了,就连家里的厕所都不小,最小的都得十七八平方米。我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在院子里踢小皮球。我父亲在家穿的都是大团花的缎子马褂,有事出门就穿西服和皮鞋。我母亲一直穿着斜襟盘扣的大褂,领子特别高,严严地遮住脖子,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她还是这么穿的。

我成长在一个庞大的家庭

父亲还在的时候,家里结婚成家的儿子们是在澳门路和湖南路住,我们这些没结婚的孩子呢,就跟着父亲在重庆道4号住,都各过各的。甚至,有的哥哥在远处成了家,我们连嫂子都不认识,大家庭就是这样。

重庆道那大楼有2000多平方米,三楼一底。一楼有客厅、厕所,我父亲和夫人、二夫人、三夫人都住一楼。我母亲和其他几位夫人,还有姐姐们住在二楼。三楼是各屋的仓库和我父亲自己的卧室,三楼的房间房顶矮,人只能低着头住,抬不起头来。地下层里有男地窨子、女地窨子,给佣人们分着住,锅炉房、饭厅、粮库也都在这一层。我还记着,从前一到吃饭的时间,佣人就在楼下摇铃,我们在楼上听见了,就走到地下层的饭厅去吃饭,足足有两桌人。你别看这房子大,里头住得满满的,有好几十口人呢,光孩子就有12个,除我以外,还有八哥、九哥、老十、大姐、二姐、三姐、七姐、八妹、九妹、十妹、十一妹。各房母亲带着孩子各自住一个房间,每房安排一个保姆,带带孩子,上下伺候着。平时家里是各人只在各人屋里活动,但并不觉着多拥挤。我们这房子大,一个房间说是房间,其实也快30平方米了,就连家里的厕所都不小,最小的都得十七八平方米。总之,我们家这老房子是挺讲究的,你看那楼梯多宽啊,我小时候老喜欢顺着那楼梯扶手滑下来。

房子后边带了个大院子,后院是一片宽阔的洋灰地,有双杠、墩子、篮球筐。这篮球筐是我们自己做的,在水管上弄块板子弄个圆圈搭成的。哥哥原先是篮球队的,他老在后院练习。我那阵儿小,也不怎么上街去,就待在家里边儿,要玩就在院子里玩玩。我一个人的时候,就喜欢在院子里踢小皮球。那时候哪儿有足球啊,就是拿个小皮球,整天在后院踢,车库大门就当球门了。偶尔也有几个同学上我家来玩,都是家门口左右,离得近的。这时候,我们就经常在后院砸砸毛片儿。毛片儿是一种印着小人的小纸片。我们在地上画个圈,把毛片儿放圈里,再在远处画条线,人站在这条线后面扔胶皮的鞋后跟儿,比赛看谁能砸进圈里,谁就能把毛片儿拿走当奖励。有砸得好的,只听“刷”的一声,后跟儿飞出去老远,砸中了,这就赢了。过去鞋的后跟都是拿钉子钉到鞋上的,废了的、不要的多得是,我们就去捡啊找啊选啊的,因为砸毛片儿用的后跟儿必须得薄的、好的后跟儿才行。(www.xing528.com)

要说呢,我们家肯定还是和普通老百姓家不太一样的。那阵儿,我们家里就有电扇和冰箱了,但也就只在老爷子那屋里才有,我们孩子享受不着。那时候的冰箱不是现在这种电冰箱,就是个带铜扣的木柜子,分两层,里面以铁皮为衬,底下一层搁冰,上面一层搁吃的。冰得到外面去买,市场上有专门的块状窖冰,特别贵,所以一般人也买不起。在穿的方面,我母亲穿的就是绣花鞋。过去讲究苏杭二州的刺绣,有钱人家穿的都是平底绣花鞋,被面也是绣花的,摸上去是刺啦刺啦的手感。刺绣底下的布料是丝绸的,一针一线都是人手工绣的,十分难绣,所以也贵。冬天,我们孩子基本上就穿棉袄棉裤加外罩,大人们穿长毛绒大衣或者带盘扣的传统长棉袍。夏天呢,我父亲他们就穿横罗一类的丝织马褂。我父亲在家穿的都是大团花的缎子马褂,有事出门就穿西服和皮鞋。我母亲一直穿着斜襟盘扣的大褂,领子特别高,严严地遮住脖子,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她还是这么穿的。我穿的普通些,就是斜纹棉布衣,去上学就穿学校的制服,制服是蓝色纯棉中山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