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生反馈在主题教研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学生反馈在主题教研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引入学生反馈机制是通过主题教研改善教学效果的内在需要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迅捷的变化。(二)引入学生反馈机制,能对主题教研的过程起到监控作用有生命力的主题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螺旋上升的循环系统。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进行深层的归因分析,找到其中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反馈在主题教研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教学相长式”主题教研规程尝试将学生反馈引入教研活动,通过学生习得来反思教学效果,作为改进主题教研和常规教学活动的依据。虽然仍处于实验阶段且学生介入较为浅层,却是教研形态的重要改革。

(一)引入学生反馈机制是通过主题教研改善教学效果的内在需要

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使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而迅捷的变化。而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新鲜事物迭出、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生活环境日新月异的时代,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据《中国教育报》对班主任的调查显示,在回答“与以往相比,您认为现在的孩子在管理上有什么不同”的问题时,认同“更容易管理”的在30岁以下年龄组仅为0.6%,在30岁以上年龄组也只有4.9%;而两个年龄组接近80%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现在的学生“比较难管理”和“明显难管理”。现在的学生难于管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的变化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

作为教师,不能无视这些现实的存在,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等待问题自行解决,应该意识到学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群体,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他们一定的理解与支持。特别是初高中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正是他们人生的黄金时期,不仅是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情感、人格、道德观念等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主题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让教师通过研究活动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获得专业发展,从而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作为教育对象,是有效开展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因而教师就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面对什么样的学生群体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否则,就难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因而,考查学生的现状,了解学生是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的内在需求,主题教研要通过研究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必要将学生反馈作为有效了解学生的手段引入其体系。

(二)引入学生反馈机制,能对主题教研的过程起到监控作用

有生命力的主题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螺旋上升的循环系统。根据系统科学的反馈原理:“系统必须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地控制,达到预期的目的。”主题教研通过多层面的交流与互动,在实现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主题教研成果的有效性是通过学生的发展来检验的。如果主题教研的研究成果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其成果的有效性将大打折扣。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就应时刻以学生层面的发展需求来审视和评估研究活动。

引入学生反馈,就可以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根据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发展需要确定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式,正确评估研究的价值,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防止教学研究中的花架子,避免研究问题的假、大、空现象,起到对主题教研活动的监控作用。当然,这也不是唯学生之言是从,学生反映的问题往往是表面现象,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透过问题的表面挖掘背后的实质,发现有价值、有代表性、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学生有厌学情绪,可能是教材本身不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可能是学生对教师有偏好引起的,也可能是教师教学方式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要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通过自我反思进行深层的归因分析,找到其中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这样,通过学生的反馈,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评估研究问题和研究活动的价值,适时地调整研究工作,从而起到一定的监控作用,保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www.xing528.com)

(三)引入学生反馈机制,使主题教研真正成为动态生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引入学生反馈机制后,主题教研由专家、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组成,如图9-1所示:

图9-1 引入“学生反馈”的主题教研动态生成系统

学生层面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源头活水,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从而发现与学生发展、学校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具体问题。同时,学生层面的需要也将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监控主题教研全程的研究活动。教师层面是进行主题教研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自我反思在学生层面中提取的问题,通过与同伴互助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教师整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素质结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使教师队伍的教科研水平出现“百花齐放满园春”的景象。专家层面为教师的研究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使教师的研究水平突破自身理论水平的限制得到提升。专家层面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座谈、深入课堂、课例研讨等形式对教师层面进行指导,扫除其研究中的盲点,使研究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值得指出的是,这三个层面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缺少任何一方面,主题教研的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如果没有专业引领,主题教研就可能因为同水平的重复而失去生命力;如果没有教师层面的研究,主题教研就可能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如果没有学生层面的反馈,研究活动就可能会变成无源之水,而且研究活动也有可能会因为缺乏有效的监控而脱离实际,使最终的研究成果失去有效性。总之,这三个层面共同存在于一个系统中,通过三个层面的信息沟通和互动交流,使教师层面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层面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生层面又会对教学活动产生新的需求,从而使整个主题教研活动成为一个真正的动态生成可持续发展的系统。

引入学生反馈机制,可以完善主题教研制度,形成一个由学生、教师、专家三个层面组成的有效循环系统,使教师在主题教研活动中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并通过学生反馈保障研究活动的有效性,使研究成果能在更大程度上利于学生的发展。但是,就像只在岸上观望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教师要提升主题教研的能力,就必须跨进主题教研的门槛,积极主动地投入主题教研的实践,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学生、了解学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积极的反思,以开放的姿态与不同的教师群体和专家进行交流,从而在不断的实践中体悟主题教研的实质,提升和发展自身的能力素质与研究水平。总之,动起来才能有发展,只有积极投入主题教研的实践,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才能提高,并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