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调查报告撰写的优化原则

调查报告撰写的优化原则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调查报告重在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或为领导、决策机关、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采取行动措施、指导工作等提供依据。(三)强调调查事实撰写调查报告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曲解和删改资料。因此,撰写调查报告应该尽可能地搜集和使用新的资料、新的数据,只有这样,调查报告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情况,为解决社会问题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调查报告撰写的优化原则

要写好调查报告,除了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之外,还应在写作过程中,牢牢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写作调查报告的目的在于被读者阅读。只有被读者感知,并引起反应时,它的潜在价值才会转化为现实的价值和效果,才能达到写作目的。因此,撰写调查报告必须要有读者意识,因为读者不同,对调查报告的具体要求也就不同。调查报告的读者主要是三类人:一是领导、决策机关、职能部门;二是科研工作者;三是一般群众。

1.读者不同,其接受能力、分析能力、兴趣爱好、目的要求也就不一样

如领导和职能部门,由于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肩负的责任以及职业习惯等原因,较多地关心社会动态,关心人们对现行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明确的评价,他们对针对性强的意见和措施比较感兴趣;科研工作者则比较注重调查报告的理论价值,较多地关心研究手段、研究成果对原有理论的补充、发展和提高,重视调查报告论据的有效性、真实性;一般群众较多关心的则是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或有新鲜感的调查报告,希望看到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2.读者不同,调查报告的内容侧重点、发表形式也就不同

只有认真考虑读者群,照顾到读者群不同的能力、爱好、目的和要求,写出来的调查报告才为读者所接受,如读者群是党政领导或职能部门,调查报告就不宜太长,能在较短的时间里阅读完为宜。写作重点应放在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意见和建议上。如果读者主要是科研工作者,就应详细介绍调查报告形成的过程,包括调查背景、调查过程、调查方法和采用的调查手段。理论分析要有深度,文章结构要严谨,专业性要强。如果读者群是一般群众,则应考虑普遍的接受能力,尽量避免专业性太强的表述方法,文字要求通俗易懂。

(二)注意区分不同文体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而不同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在写作过程中的不同表述方法和不同的侧重点。调查报告也一样,要写好调查报告,必须把握好调查报告的特点,注意调查报告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尤其要注意调查报告与总结、简报的区别。

1.调查报告与一般性总结的区别

调查报告与一般性总结的区别是:一是着眼点不同,总结是对某项工作任务完成的回顾,目的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总结时须对以往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改进的意见或努力方向,它主要偏重于过去。调查报告是基于检验原有理论、探求新的理论,或针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提出的新问题,通过调查报告作出科学的回答,主要着眼于未来;二是使用材料不同,总结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或作者本人自身实践的回顾,是对实际工作再认识的过程,其内容要完全忠实于自身的客观实践,不允许有任何主观臆断。而调查报告的材料则是从深入调查中获取的他人的实践材料,既包括第一手材料也包括第二手材料;三是人称不同,总结用第一人称,调查报告一般用第三人称;四是目的不同,总结是从实践中找出经验或教训,引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调查报告重在研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或为领导、决策机关、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采取行动措施、指导工作等提供依据。

2.调查报告与简报的区别

简报具有一般新闻性的特点,一般由有关单位、部门主办,专业性十分明显。它和调查报告的区别是:一是撰写者不同,简报一般由主办单位组织专人撰写,而调查报告多由专业人员撰写;二是篇幅、容量不同,简报特别简短,语言必须简明精炼,比较起来,调查报告一般都有较长的篇幅,容量较大;三是撰写目的不同,简报一般在编写机关管辖范围内各单位之间内部交流,不宜甚至不能公开传播,而调查报告一般面向全社会,内容是公开的;四是撰写方法不同,简报侧重对情况进行描述,要求快速及时地进行报道。调查报告侧重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分析,概括出事物的本质规律,它以理论为灵魂和线索,以事实的叙述为议论服务。

(三)强调调查事实

撰写调查报告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是实事求是,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不得曲解和删改资料。要做到这一点,一是必须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要深入了解调查对象各方面的材料,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为分析研究提供大量可靠的事实依据;二是要善于作认真的分析与研究,对掌握的大量材料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处理,要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真实面目,抓住它的本质,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和结论;三是要选用切实、可靠的材料说明观点,调查报告所揭示的结论,必须通过对具体情况、具体事实作客观的叙述和分析后很自然地得出,不能脱离材料空发议论,也不能只摆一大堆材料,而不提出明确的观点和结论。

在强调事实的同时,还要力求写出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这是社会调查价值大小之所在。要求作者学习和调研课题相关的文件、政策,开阔思路,提高思想境界,明确调查的政策性;学习报纸杂志上的有关文章,帮助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认识问题;还要对已发表的同类型的社会调查进行认真研究,以作借鉴,避免在低水平上或同一水平上重复。(www.xing528.com)

(四)突出时代特色

调查报告是一种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实用性的新闻文体。撰写调查报告的目的是通过典型的材料、鲜明的观点来揭示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因此,它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体现时代气息,才能达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目的。调查报告体现时代特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提出新问题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想相互碰撞,调查研究者必须深入社会实际,认真研究、考察,发现新的问题,跟上时代的发展。同时还要认真查阅相关资料,掌握相关领域里最新研究成果,以免出现重复研究现象。

2.寻找新角度

凡调查研究的社会现象,多带有普遍性,研究人员众多,为避免雷同或步他人之后,要注意寻找新的突破口,力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深入研究,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

3.搜集新资料

由于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矛盾、新的问题不断出现,解决问题的手段、措施、办法、技术也不断进步。因此,撰写调查报告应该尽可能地搜集和使用新的资料、新的数据,只有这样,调查报告才能及时反映最新的情况,为解决社会问题及时提供参考依据。

4.采取新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调查方法、研究手段、分析方法也在不断发展,调查研究者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当代最新的研究手段、方法来调查、研究社会问题和分析、总结调查所获得的资料。

(五)重视写作中的再研究

写作中的再研究指的是在撰写调查报告过程中的再研究工作。从调查研究过程的阶段看,撰写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的最后一个环节,但从调查研究的全过程看,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仍然是整个研究过程的一部分。写作中的再研究非常重要,它可以起到进一步审查、筛选资料、核实论据、纠正谬误的作用,需要引起特别重视。

写作中的再研究,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审查、判断所用材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在写作的同时,对调查资料作进一步的筛选,对选用的材料作进一步的审查、核实,判断报告中使用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数据是否可靠;二是进一步审查论证是否充分。在调查过程中搜集资料时是以多为胜,尽可能地掌握更多、更全面的情况,但并不能保证有充足的论据充分地论证主题与观点,在写作过程中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进一步审视、提炼已确定的主题和论点,对不适当的地方进行修正;三是要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认识。人们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写作过程是一个再思考、再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作者需要统观全局,把所有调查所得进行全局性的思考,必将在原认识的基础上产生一些新的认识,必须充分把握,使报告臻于完美。

(六)注意调查中的伦理限制

在调查研究中,需要注意一些伦理原则,包括告知同意、尊重隐私权和保密等几项。在调查研究特别是撰写调查报告的过程和结果中,应当避免公开或泄露被访者的个人隐私,如果要透露个人信息,必须征得当事人同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