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创造力

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创造力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创造才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美术教学中,图案设计、平面构成、剪纸等作业,是培养学生把想像动手付诸实施的绝佳途径。所以,美术教育是以审美想像,以美术作业的制作及鼓励学生作品的创新等独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综上所述,美术教育通过审美活动,通过符合学生特点的艺术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快乐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美术教育的独特作用:激发学生创造力

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方面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美国的托兰斯研究认为,中小学生创造人格的表现之一是能眼、手、脑并用于阅读、书写、绘画,并能细致地观察物体。如前所述,美术教育以培养学生观察力见长。它还通过美术的各种活动训练学生视觉与行动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描绘线条、在制作手工等活动及在对各种美术工具的选择运用中,训练了眼、手、脑的协调能力,使得活动从不协调到协调,最终趋于细微、复杂。

审美想像是创造的基础,因为“在创造艺术形式和美的感觉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美感经验。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的世界的两条道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样,一个人的想像力也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像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6]美术教育作为一种艺术教育,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想像力,使他们能用艺术的形象来认识世界,当他们觉得现实中达不到美的标准,便会产生改变现实的愿望,并通过艺术的想像创造新的事物。

美术创作无固定标准,作品贵在创新,这一特点使学生少受限制而能更大限度地发挥想像力与创造力。创造是一种实践活动。创造才能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美术教学中,图案设计、平面构成、剪纸等作业,是培养学生把想像动手付诸实施的绝佳途径。学生在作业过程中,首先通过创造性想像,使形象思维得到很好的发展,又通过对各种工具材料的操作运用,把想像变为真实的作品,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养成“做”的习惯。由于美术作品无固定标准,教师对学生创作可多作肯定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激活他们的创作热情,使其产生不断创造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作品,在课堂上营造有利想像创造的氛围,使学生对创造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他们将头脑中的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教师还通过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相互观摩交流,从别人的作品中受到启发而拓宽自己的思路。为了寻求不同于他人的作品,学生的思维就会趋于“变通”、“独特”,新奇的想法就会出现,体现创造力的散发思维能力也就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如在标志设计教学中,根据同一内容进行设计。学生在掌握一般的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观摩一些优秀例子,并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力创造出独特于别人的作品。得到鼓励的学生会非常活跃,积极,他们会大胆地创造。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对自己及别人的作品发表评论。整个课堂保持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学生的想像力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作品也会丰富多样。学生的作业不一定都是“佳作”,质量也有高低不同,但无一不饱含着创造的幼苗,这些幼苗通过教师的珍惜与培植,学生的创造热情就会持久,创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所以,美术教育是以审美想像,以美术作业的制作及鼓励学生作品的创新等独特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www.xing528.com)

综上所述,美术教育通过审美活动,通过符合学生特点的艺术实践,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快乐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这些特点设计教学,才能适应新时期对美术教育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