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美学:发挥童心,激发创造力

家庭美学:发挥童心,激发创造力

时间:2023-08-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詹姆斯·斯威尼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述等。最热的时候,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说,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坚韧持续的锻炼,减轻了残疾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毅力更是印在了巴雷尼的心里。然而实际上,他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对自我人生困境的心理挑战和精神超越。

家庭美学:发挥童心,激发创造力

为了产生创新思想,你必须具备:(1)必要的知识;(2)不怕失误、不怕犯错误的态度;(3)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

——[美]詹姆斯·斯威尼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有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想象、活跃的灵感和新颖的表述等。

如果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那么愚暗就是达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障碍。

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19)世界著名的磁疗表带的问世就是如此。

在1955年的日本东京都中野区,住着一个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田中正一。

细心的邻居们发现这个田中正一没有职业,穷困潦倒,只要有空就关在家里研制一种叫“铁酸盐磁铁”的东西。众人不解,悄悄把他称作“怪人”。

凡事都有原因。人们哪里知道,当时他得了一种叫“神经痛”的毛病,到处求医都没能治好。由于工作需要,每逢星期四他都要带着许多制好的磁石,到大井都工业试验所去测试。时间一长,心细的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感觉越来越明显的现象:每逢星期四,他的神经痛就得到一定的缓解,感觉轻松不少。

惊奇之中,他开始留心探究。凭着感觉,他猜想自己毛病的减轻与磁石有关。经过一番琢磨设计,他把五粒小磁石小心粘贴在一条橡皮膏上,均匀布置,然后把这条橡皮膏贴在自己手腕上,以此做实验。

很快,他发现这种粘着小磁石的橡皮膏,真的对治神经痛很灵。经过反复确认之后,他立即申请专利,并对专利作了解读:“将磁石的南极北极相互交错排列,让磁力线作用于人体,由于人体内有纵横交错的血管,血液流过磁场时,便能感生出微电流,这种电流能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再之后,田中正一进一步改进和精化设计,把它做成表带式样的磁疗带推向市场。

这个产品上市后很快成为热点,全日本都火爆争购,他的工厂三班制生产依然供不应求。最热的时候,仅一周销售额达两亿日元。不久,田中正一由寂寂无名的穷人变成了名家和大富翁

对于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来说,第一要义就是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在此基础之上,取得怎样的成功,拥有多少财富都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换言之,具有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能够走向成功,拥有创造财富能力的关节点。即便他们所有的财富都消失了,还可以从头再来。

足够的知识让这样的人具有敏锐的感知力,感受到常人感受不到的细微变化或点滴现象,然后以别人不会有的意识和热情,焕发自己的创新功能,激发自己独特的创新精神,迎来人生与社会契合点的大爆发。

人生之中,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的知识达到什么样的层阶,就是眺望什么样的未来。但是,如果没有勤奋为桨的航船,既驶不进知识的港湾,也到不了成功的彼岸。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成功!

获得19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奥地利人罗伯特·巴雷尼,就走过这样一条人生之路。(www.xing528.com)

巴雷尼是银行职员之子,在少儿时期,他因病成了下肢残疾的孩子。他的母亲为此十分伤悲,常常暗自垂泪。她明白关心和呵护虽然温暖,但这个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以战胜残疾。在巴雷尼的病床前,母亲拉着他的手鼓励他要心存高远,用自己的双腿勇敢地走自己的人生路。

这个早慧的孩子对着母亲大哭一场之后,开始在妈妈的帮助下练习走路,做体操,在苦痛中咬牙坚持,常常是汗水浸透衣衫。有一次母亲得了重感冒,发着高烧,依然按计划帮着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走路练习。

坚韧持续的锻炼,减轻了残疾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毅力更是印在了巴雷尼的心里。面对命运对他的严酷打击,他以常人未有的韧劲强健身体,刻苦学习,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

1900年巴雷尼从维也纳大学毕业后没有立即进入社会,而是留在学校继续学习,他很快以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神经耳科学的研究中。他专注在应用内耳控制平衡感觉的探究上,一次又一次进行试验,不厌其烦,不惧失败。1914年,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巴雷尼为了研究脑损伤,自愿加入奥地利军队走上了前线,后被俄国人俘虏,就是在做俘虏期间,他也没有放弃自己的研究。(20)

伏尔泰说:“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人生之路漫长,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我们持有勇气与坚决,胜利必属于希望。

而对于人生短暂的个人来说,尽管生命时间有限,却应有一种追求永恒的心向,让自己持有一份独特的精神。只要你坚持,目标并不遥远,不知哪一天就突然实现了。反之,没有坚持,不能持之以恒,得过且过,就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障碍就停滞不前了。人生还在,自己还在,但自己的光彩已经没有了。

回望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那些引人注目的发现者,尤其一些身体残疾、困境重重的发现者,无不是付出了超常的毅力和勇气才克服了自己的弱势的。在漫长岁月里,谁是强者谁是弱者,不在于身体和外形,而在于精神和内心。

要坚信,人生所有坚韧不懈的努力都会有应有的美好结果,或迟或早,它总会来到!

面对巴雷尼的人生际遇,常人看到的是他是如何战胜身体残疾,如何取得诺贝尔奖的卓著成绩。然而实际上,他对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对自我人生困境的心理挑战和精神超越。促使他走向成功的,不仅是对世界对科学的攀登,更是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探究:一个不怕失败、不惧挫折的坚韧生命,在创新创造上有无限的可能性!

2007年的《当代学生》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题为《“叩诊法”的发明故事》(21)的文章:

叩诊的发明人,是十八世纪中叶一位名叫奥恩布路盖的维也纳医生。一向精于思索和洞悉的他在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有些死者的胸腔内充满液体。对此他陷入深思,为什么医生没能在死者生前发现他们的胸腔积液呢?又应该怎样去发现呢?

苦苦思索中,他联想到了自己经营酒业的父亲:父亲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用手指敲打酒桶,安静倾听,根据酒桶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桶内大致还有多少酒。同样道理,人体的胸腔是否也可以用手指叩击它,根据它发出的不同声音来判断胸腔内有无积液呢?

思索既定,他就开始在自己的医疗工作中试验。经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奥恩布路盖终于发明了最早的叩诊方法,就是用四个指头直接叩击人体胸部,并对胸部疾病与叩击音的变化关系细致分析和研究判断。1761年,他在维也纳发表了题为《用叩诊人体胸廓发现胸腔内部疾病的新方法》的论文

然而,像所有的新科学发明一样,在最初阶段,奥恩布路盖的发明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还遭到了某些名医的冷嘲热讽,甚至被指责为“疯子”。直到近半个世纪之后的十九世纪初,由于法国医生高尔维沙尔的推荐,加上病院的应用,叩诊才逐渐被人们重视,并逐渐推广应用,一直沿用到现在。

茫茫人海中,总有一些人凭着自己的专心致志和深邃的洞察力,不断发现造福人类的伟大秘密。正是那些抱着一颗正直的心,专心致志于事业的人,完成了许多常人难以完成的创造性事业。

雨果曾说:“一个专心致志思索的人并不是在虚度光阴。虽然有些劳动是有形的,但也有一种劳动是无形的。”科学发明以及许多创造性的成就,都是在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