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账目碑及其反映的清代南郑县佛教文化兴盛情况

账目碑及其反映的清代南郑县佛教文化兴盛情况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立于清咸丰二年,高130 厘米,宽80 厘米,厚10 厘米,青石材质,卧碑。支出项目共有十一条,分别为:杂货杂用、石条石头、米面油盐、木工泥工、□工工钱、请客讨会费用、开光表忏讽经演戏猪米酒水、碑柭刻字工价搅费,共计支出钱四百三十八千五百零六文。从账目支出和收入情况看,此庙规模大、信士多、香火盛,反映出当地百姓对神佛的虔诚信奉,并以之为精神支柱,折射出清代南郑县佛教文化的兴盛。

账目碑及其反映的清代南郑县佛教文化兴盛情况

【题解】

账目碑。立于清咸丰二年(1852),高130 厘米,宽80 厘米,厚10 厘米,青石材质,卧碑。碑右边残缺,四周有一圈花形团。为南郑县庠生王弼所写。

碑文记录了重修□□庙的支出和收入的详细账目情况。支出项目共有十一条,分别为:杂货杂用、石条石头、米面油盐、木工泥工、□工工钱、请客讨会费用、开光表忏讽经演戏猪米酒水、碑柭刻字工价搅费(另有三项缺),共计支出钱四百三十八千五百零六文。收入项目四条:南褒布施暨杂粮、西会填进积金钱、中会填进积金钱、东会填进积金钱,共计四百三十八千四百三十三文。另外有个人捐助若干,其中有大墙巷宋玉助会钱三千文,法华寺助会钱二千文。

从账目支出和收入情况看,此庙规模大、信士多、香火盛,反映出当地百姓对神佛的虔诚信奉,并以之为精神支柱,折射出清代南郑县佛教文化的兴盛。

(前三项缺)

一宗 杂货、杂用、豆腐、□菜、柴炭、草……文。

一宗 石条、石头共用钱壹拾六千九伯(佰,下同)五十六文。

一宗 米面油盐共用钱捌拾柒千六伯廿四文。

一宗 木工、泥工共工钱贰拾六千零二十九文。

一宗 □工工钱六拾六千九伯文。

一宗 请客讨会费用钱柒拾千零九伯五十三文。

一宗 开光、表忏、讽经、演戏、猪米、酒水共用钱五十四千九伯六十五文。

一宗 碑柭刻字工价较费共用钱九千八伯七拾四文。(www.xing528.com)

以上十一宗共使出钱肆伯叁拾捌仟五伯零六文。

一宗 收进南褒布施暨杂粮共合钱壹伯捌拾玖仟四伯叁拾叁文。

一宗 西会填进积金钱捌拾叁仟文。

一宗 中会填进积金钱捌拾叁仟文。

一宗 东会填进积金钱捌拾叁仟文。

以上四宗共入进钱肆伯叁拾捌仟四伯叁拾叁文。

……(个人捐资名单及钱数略)

大墙巷宋玉助会钱叁仟文。

县庙法华寺助会钱贰仟文。

南庠生员王弼谨书

时咸丰贰年岁次壬子十二月中浣谷旦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