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凉山特色风味菜:项目六优化

凉山特色风味菜:项目六优化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凉山彝族坨坨肉彝族坨坨肉,意思是猪肉块块。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味道特别,天然少污染,极具民族特色。核桃花炒油坛肉凉山地区富源广阔,核桃种植面积高达1000多万亩,年产值100亿元。凉山地区有将核桃花与当地自制油坛肉合烹成菜的食用习惯。

凉山特色风味菜:项目六优化

代表菜例:凉山彝族坨坨肉、核桃花炒油坛肉。

凉山彝族坨坨肉

彝族坨坨肉,意思是猪肉块块。彝族同胞常以大块吃肉为快,但凡有客人到来,主人须让砧板(指宰杀牛、羊、猪等专用的大菜板)沾血,现杀牲畜待客方为好客的表现。主人将牛肉羊肉、猪肉砍成拳头大小的坨坨块状(彝族人认为肉越大坨代表主人越好客),再用清水煮熟后食用。

坨坨肉的特点是肥肉不腻,瘦肉脆嫩,肉质香鲜可口,味道特别,天然少污染,极具民族特色。

1. 原料:彝族坨坨肉原料选择不一,可牛肉、可羊肉、可猪肉,也可鸡肉(以高山阉鸡为最好)。猪肉坨坨肉可选择成年肥猪,也可选择重30~40 kg的仔猪(以传统放牧方式自养的、凉山地方品种乌金猪的仔猪为最好)。

2. 调料:木姜子适量,盐适量,辣椒面适量,花椒面适量(可用可不用),味精适量(可用可不用)。

3. 操作步骤:

(1)牛、羊、猪、鸡宰杀洗净,斩成拳头大小备用。

(2)煮肉。将斩好的猪肉或羊肉或牛肉或鸡肉冷水下锅,加少许木姜子,不加其他调料,煮沸腾后打掉泡沫即可。肉刚熟时及时捞起,放簸箕内,加盐、花椒、辣椒、木姜子等拌匀即可食用。肉极富弹性,有嚼劲。

煮制坨坨肉,掌握煮的火候是关键。火候一到肉熟,火候不到则肉生,火候稍过则肉硬。

放调料看似最简单,但是非常重要。彝族人一般在小簸箕中(现在多用瓷盆)拌以盐就行了。但现在许多地方也有加辣椒、花椒的,在一些地区还习惯用炒的方式在热锅中拌和以上调料,以增加香味。(www.xing528.com)

核桃花炒油坛肉

凉山地区富源广阔,核桃种植面积高达1000多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年产值100亿元。每年核桃开花结果,产生若干核桃花。据相关机构检测,核桃花含有丰富的磷脂,有益于增强人体细胞活力,促进人体造血功能,能有效降低血脂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凉山地区有将核桃花与当地自制油坛肉合烹成菜的食用习惯。核桃结果,核桃花开始掉落,人们把掉落地上的核桃花收集晒干储存。

1. 原料:凉山油坛肉100 g,核桃花(色泽乌黑,有清香味)150 g,青椒30 g,红椒30 g。

2. 调料:色拉油50 g,精盐8 g,味精8 g(此处不能用鸡精,会破坏核桃花和油坛肉的本味),白糖5 g。

3. 操作步骤:

(1)从油坛中捞出油坛肉入锅加热,化去肉身表面多余的油脂,放入沸水中大火煮10分钟至熟,取出晾凉,切成长5 cm、宽4 cm、厚0.3 cm的片;核桃花洗净;青、红椒洗净,切成长3 cm、宽2 cm的菱形片。

(2)核桃花放入开水中小火浸煮30分钟,取出漂洗,沥水备用。

(3)锅内放入色拉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油坛肉略炒,下核小火煸炒2分钟,放入青、红椒片大火煸炒1分钟,用盐、味精、白糖调味后出锅,装盘即可。

4. 成菜特点:腊肉肥而不腻,核桃花香味浓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