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濡养人格之境:以文为魂的重要性

濡养人格之境:以文为魂的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持续四年的“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附中人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和有效调动、运作上海戏剧学院附中最有效的资源,不仅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关注,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化的艺术文化交流。对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讲,“文化名人进校园”完成了对个体文化人格的唤醒;对于学校来说,这一活动实际上初步完成了对于附中集体人格的塑造。

濡养人格之境:以文为魂的重要性

文化名人进校园”以文化名人为核心,构建系列主题活动。活动的系列性表现在,从横向来看,以袁岳先生参加我校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为例,我们邀约某一位文化名人走进附中,全校师生其实围绕该文化名人的文化品质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前期的宣传、了解等“知人论世”式的文化预热;文化名人真正走进附中时,全校师生亲炙文化名人,并以之为榜样,由此思考和学习;文化名人离开校园后,同学们仍在对文化名人留下的文化印痕回味和发表感言。而从纵向来看,我们将不断地请文化名人来到附中,如我校继邀请袁岳先生之后,又邀请著名主持人曹可凡先生、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和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先生等16位名家,来到上海戏剧学院附中与同学们进行交流。在一系列文化名人走进附中校园的过程中,构建起一种强烈持久的文化熏陶和感染力。

《说苑·贵德》里说:“春风风人,夏雨雨人”,说的就是文化潜移默化的力量。持续四年的“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是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特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邀请了许多文化名家走进附中,与附中学子、教职工亲切交流,分享精神财富。它引导和鼓励着全校所有学生、教职工投入到这个主动的、开放的、多方交流的文化场域中,对附中的文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作用,对附中学生和教职工的文化人格塑造产生了重要影响。让师生的艺术修养、文化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浸润和提高。

“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应该与附中人有容乃大的开放心态有关。附中人总是积极地去学习新事物、了解新情况,每一位文化名人的到来,附中师生总是抱着开放和学习的心态去拥抱新鲜的文化果实,以求取长补短,更新文化血液。附中人以开放的心态,充分认识和有效调动、运作上海戏剧学院附中最有效的资源,不仅吸引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与关注,更积极地参与国际化的艺术文化交流。不仅有“请进来”,还有“走出去”,在“进”与“出”之间,架起了文化交融、联动发展、革故鼎新的杠杆,翘起了附中的精神气象,为附中人带来一场场文化艺术的饕餮盛宴。上海戏剧学院附中也在活动时间过程中大力推进教育生活艺术化、艺术交流国际化、文化自觉实践化。(www.xing528.com)

“文化名人进校园”实践活动能够行之有效,除了其本身文化潜移默化的滋养力量和附中人开放的心态,还源于附中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生和教职工的文化人格产生了或显或隐的提升和健全。突出表现在“大我”意识、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自身的文化活力、创造力都显著提高。对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每一个个体来讲,“文化名人进校园”完成了对个体文化人格的唤醒;对于学校来说,这一活动实际上初步完成了对于附中集体人格的塑造。

肖英校长在《文化魂·艺术韵》里谈道:“……让老师们各显神通,潜能被激发,彰显了个性。我理想状态中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精神气象’要像蔡元培先生时期的北大:这片沃土育人养人,育新青年,养众名家;有教育的理想,更要致力于理想的教育;春风化雨,兼收并蓄,人人都能在上海戏剧学院附中体验到愉快的工作环境并且获得很好的发展。无论是与对话名家还是建立健全的制度文化,目的都是为了让学校有文化之魂。”“文化名人进校园”系列活动为我们塑造文化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和舞台,舞台的每一个位置往往舞有所长、台有所属,这对发现人才,彰显个性意义更加重大,它很可能唤醒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优质资源,培育的是附中人“舍我其谁”的文化魄力:这两者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一种不仅在和谐中有竞争,而且生气活泼的文化场域,重塑了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集体人格:博大、精致、专业、优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