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三者的同一性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三者的同一性

时间:2023-05-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疏明之境是讲此在,而真理则指外在于此在的存在者与此在同一而构成的境域,是一种理想的境域,类似柏拉图的最高境界。当此在对本真存在进行观照时,疏明之境便被照亮,此时,处于疏明之境的人就抵达真理之境。正如此在是处于疏明之境一样,这一去蔽之境也是有限的,去蔽与遮蔽同时进行,光明与阴影同时降临,真理之境也是有限的,它只是一个有限的场域。离开语言,思无法进行,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也将无法向人呈现。

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三者的同一性

三、真理之境

海德格尔哲学词典中没有“理式”这样的核心词,与之相对应的是“真理”。真理是“客观化的公开场”,真理不是私人话语,是一种公开化的场域。而且,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是去蔽之境。疏明之境是讲此在,而真理则指外在于此在的存在者与此在同一而构成的境域,是一种理想的境域,类似柏拉图的最高境界。它不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是海德格尔建构的理想之境。真理其实就是“本真存在”的境域。

真理之境的“真”并不是通常意义上作为判断标准的“真假”之真,它并不意味着符合判断标准。它指的是“真实”的“真”,指的是境界的去蔽状态,即敞开状态。当此在对本真存在进行观照时,疏明之境便被照亮,此时,处于疏明之境的人就抵达真理之境。

处于真理之境的“世内存在者”被公开,被光亮所照明。从而存在者能是其所是,如其本然地呈现自身。而这一境域是有限的,是“世内存在者”公开之际光亮所照明的空间,这种光包括感性之光与理性之光。真理之境是一种状态,一种自由状态,“真理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指去蔽,相对而言,不自由则是指遮蔽,而要达乎去蔽之境,去蔽怎样才可能?

此在“让存在者存在”,让存在者是其所是,从而使存在者去蔽。此在“进入”存在者的真理之境的同时也“退出”真理之境,以使存在者如其所是。这一“进入”与“退出”令人费解,颇具玄机。此在必然需要进入去蔽之境,如柏拉图所说,要去观照、体验,“孕育优美崇高的思想语言”,这样才会进入本真存在的境界,此在不能缺席,否则存在者的意义就无人追问,去蔽之境敞亮所需的光则无人提供。然而,此在又不能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应该避免自身有意识地歪曲事物(尽管“偏见”总是无法完全避免),让存在者如其所是地存在,人仿佛是一个旁观者,这是此在“退出”真理之境的过程。这与老庄的“无为而为”是极为相似的,是此在的一种辩证的态度。这样才能让存在者进入真理之境,敞亮之域。

这种去蔽之境也有人译为“澄明之境”,“澄明”则是完全的敞亮,没有遮蔽。这只是一种理想之境。正如此在是处于疏明之境一样,这一去蔽之境也是有限的,去蔽与遮蔽同时进行,光明与阴影同时降临,真理之境也是有限的,它只是一个有限的场域。

真理不是判断标准上的“是”,非真理也不是判断标准上的“非”,真理与非真理都是境界意义上的,真理是此在观照到的去蔽之境,非真理则是本质性的反本质。非真理是真理的本质,它与真理又不同,它是此在尚未触及的境界,是人类尚未触及的又总在支配人类和世界之中其他存在者的奥秘之境。(www.xing528.com)

前面讲过,在世之界和疏明之境都是有限的时空体,其根本的原因是,此在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和时间之中,此在有其社会本质属性,也有其历史本质属性。而真理之境是“本真存在”的呈现,“本真存在”是真理之境的本质,而这“本真存在”就超越了此在的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存在于无限的时空体之中。前面讲的真理的有限性,指的是真理是一种有限的境域,相对于非真理而言是有限的。而真理之境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

奥秘之境,“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10]奥秘之境中必定有物、有象,人凭依有限的光明进入迷误之域,从而有所感、所知、所悟,这光明既可以说是感性的光、视觉之光,更重要的还是理性之光、智慧之光。光在这里只是一个象征,指使人的感知觉和思维得到正确运用的条件,它使人抵达真理之境,世界一片光明。在海德格尔看来,此在真理之境的抵达就使人、世界中其他存在者、世界本身的本真存在得到展现,这既寻获了真知,又能获得审美体验,揭示了万事万物的大真大美之处。所以,海德格尔的真理之境的论说,既有科学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海德格尔的真理之境其实也是美的境界,它可以让人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柏拉图所述的“第一等人”所观照到的境界其实就是一种美的境界。当个人的认识与现实世界相吻合时,当现实世界满足个人的精神需要时,当个人的情感体验超越了有限的物质而上升到无限的精神时,美感也就会产生。这时,本真存在被解蔽,疏明之境趋向澄明,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被揭示,奥秘之境的神秘之处被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无论是在世之界、疏明之境,还是真理之境,讲的都是人所生存的空间,在世之界强调此在之所在空间的整体性条件,源自现实的物理空间;而疏明之境着重于此在敞亮,此在以何种方式照亮在世之界;真理之境则着重于世界万物和此在自身在思中通过语言得到照亮。三者实际上具有同一性

首先,在世之界、疏明之境和真理之境都强调空间性,三者都是源于物理的空间,之后才有光明的照亮;其次,三者都需光明的照耀,这“光”是一个象征,它包含感性之光,也包含理性之光,它照亮了空间,使其中物、象、道等如其所是地呈现出来,其中此在有一个进入空间和退出空间的过程;再次,由于此在的三种展开方式:情绪(或现身)、领会、言谈的行为空间是人的精神活动场所,即心灵,所以,三种境域其实最终都要归于此在,归于心灵;最后,这种心灵活动其实离不开语言,语言源于三者,又同时照亮了三者。离开语言,思无法进行,在世之界、疏明之境、真理之境也将无法向人呈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