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之美:探索造境的层次和变化

唐诗之美:探索造境的层次和变化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想要诗意丰富,就需要变化足。变化虽少了些,但意象多了,诗人的情绪激荡,尽蕴藏于诗句之中,较之韩愈的诗,二者在造境上的差距,可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韩愈只是对景白描,诗意平淡,变化不足,这种手法大多数诗人都做得。无论宋明清还是现代,与之诗意仿佛的诗作很多。唐诗中的气象还好,意象则是变化越多越好,指向越幽微越美妙,总之,诗意的层次和变化,是影响一首诗艺术成就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诗之美:探索造境的层次和变化

想要诗意丰富,就需要变化足。

层次感令诗丰富多彩。

造境的优劣有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诗句中富含的信息量,信息量越是丰富的,寓意越深越广的,诗境相对来说就会越高明

一句诗,如果有寓意,便会高一层,比如畅当写鹳雀楼,“山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虽然是很好的诗句,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山水风景的摹写,而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因为富含了人生的抱负,所以境界就高了一层。王之涣的这一联广为人们传颂吟咏,就在于诗中包含的哲理和人生抱负。

也有些诗人未有喻指,但所写诗句被后人广泛用于喻指的,比如许浑那首闻名的《咸阳城东楼》中间的两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平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两联的艺术手法相仿,意境也相近,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在后世被引以为喻,赋予了哲理意义,就变成了千古名句,令这一首诗的境界高了一层。

一句诗,如果变化足,就会出彩,如果变化不足,就较难带出神韵,意义也不会丰富,不能达成气象或意象的妙旨。如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www.xing528.com)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柑。

有的诗选将这首列为有特色的山水诗,而将王维等人的山水忽略了。

其实唐人的山水诗早已超越了二谢,像上面这两句,还没有超出二谢的写法,较之二谢也相去甚远。韩愈的两个比喻,较普通大众来说虽然算是很出色,但放在唐人诗中,实则太平平,我们拿许浑的诗作比较: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云起日沉,雨意风来,“起”与“沉”对,“欲来”与“已满”对,构成一境,显得变化多端,在这丰富而准确的变化中显示出了万千气象。它的下一联:

鸟下平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变化虽少了些,但意象多了,诗人的情绪激荡,尽蕴藏于诗句之中,较之韩愈的诗,二者在造境上的差距,可用天差地别来形容,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韩愈只是对景白描,诗意平淡,变化不足,这种手法大多数诗人都做得。无论宋明清还是现代,与之诗意仿佛的诗作很多。这首诗完全算不得山水诗中的代表之作。唐诗中的气象还好,意象则是变化越多越好,指向越幽微越美妙,总之,诗意的层次和变化,是影响一首诗艺术成就高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