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领悟唐诗之美-发现唐诗之美

领悟唐诗之美-发现唐诗之美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只有在寂静处才可得真。有一种怀抱只有领悟才能达到。唐人有悟道意的诗作,总体而言成就不是特别高,不及他们在其他方向上的成就。唐人的诗,寂静写得已经很足了,但尚还不能超脱寂静的象,达到更深一层的悟境,这是唐诗最令人惋惜之处,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了。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刘长卿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山中五咏·门柳·皇甫冉接影武昌城,分行汉南道。将赴益州题小园壁·苏颋岁穷惟益老,春至却辞家。

领悟唐诗之美-发现唐诗之美

人只有在寂静处才可得真。

有一种怀抱只有领悟才能达到。

唐人有悟道意的诗作,总体而言成就不是特别高,不及他们在其他方向上的成就。这一类中,王维的“心知白云外”最是超拔,王绩的“故乡行云是”,最是洒脱。韦应物的五古和五律,被视为唐朝最有“道意”的作品,但领悟和境界也还是不够。唐人最擅长的其实就是气与象、情和景,通过气与象、情和景来构造气象意境。唐人的诗,寂静写得已经很足了,但尚还不能超脱寂静的象,达到更深一层的悟境,这是唐诗最令人惋惜之处,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了。

咏怀·王绩

故乡行云是,虚室坐间同。

日落西山暮,方知天下空。

别说想什么故乡,就当那朵浮云是故乡吧;别说什么房子,我坐着的这块地方就当是吧!日落了,西山只剩下我一个,天下也就同这西山一样,是空的,何必刻意去追求什么呢?王绩的这首诗,不知写于何种处境下,总之,算是豁达无比了。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王维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通过裴迪忆终南山,王维说他“心知白云外”,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便自然而生,仿佛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王维通过一个举动直指裴迪之心,这样写来,诗意便非常微妙。心知白云外,或许是一种知己间的知心之语,或许还带有王维对裴迪的一种期许,期许他能“心在白云外”,不为红尘欲望染污。

中品登荆州城望江二首(其二)·张九龄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张九龄这首诗,诗意和语言一样平淡,《论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此诗算是这句话的一个注脚,但是不如孔夫子的慨叹更经典。张九龄以孔子的慨叹入诗意,辅之以上联的铺陈,而下联直言岁月如此流逝,怎令我心不愁,上下联的诗意互相增加,如果不对比孔夫子的原话,也还算读得过去,以诗而言确是一首好诗。

以现代的语言来说,张九龄算是翻唱孔子的老歌,虽然超不过原唱,但是他的演绎也算别有一番味道。

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刘长卿

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

林下昼焚香,桂花同寂寂。

悠悠白云,是写远离世俗,所以下句的“独住”就是很自然的了,“青山客”对“白云里”,上联的诗味全由这种对仗而出。“林下昼焚香”,可能是道人要静坐,而在他的静坐中,桂花与他同寂,借桂花的“同寂寂”而使这种修道行为产生了诗意。

咏声·韦应物

万物自生听,太空恒寂寥。

还从静中起,却向静中消。

万物生听,意象繁杂,太空寂寥,意象归一。繁杂的万物之音,是从太空的寂廖唯一中产生的,也从这寂廖唯一中消失。

孟城坳·王维

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王维在新居孟城口,看到了衰老的古柳树,不由想到,我死之后,将来住这里的人是谁呢?想到自己也会被人代替,不由地悲起被自己代替的古人来了。

送方外上人·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一作留别王维)·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刘长卿的这首诗可与裴迪这首诗对比来读,意思有相近的地方。刘长卿是劝人如要归隐,那就选一个俗人不知的地方真正的归隐,别在一个世人都知道的地方,沽名钓誉地假隐居。他是劝人真隐。

裴迪的诗则是劝人深隐,既然隐居了,那就要把山川的美享受尽,不要学那些对隐居浅尝辄止的人,暂游桃源是得不到隐之三昧的。

漆园·王维(www.xing528.com)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

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

王维写诗还是始终能做到平正和雅的,别的诗人写隐居,往往是恃才傲物,由对世界的厌恶和批判写起。而王维则谦虚地借古人说话,自己不是看不起当官当差的,只是觉得经世的能力不足,所以,才偶然做一个小官混碗饭吃,而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则是“婆娑数株树”,对着这几株树出出神,发发呆,与它们精神往来,以之为友。

天宝题壁·顾况

五十馀年别,伶俜道不行。

却来书处在,惆怅似前生。

与这个地方相别五十年了,五十年后,人该有多老?当年在墙上题的诗文还在,隔了这么悠长的岁月,此时的感觉,仿佛那是前生时写下的。岁月久远使人产生对过去的陌生感,不由百感交集,惆怅不已。

山下泉·皇甫曾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

上联写泉水的特征,刻画细致,它的态是漾漾,说明泉水下山后是水流满的;澄澄,水还是很清澈的,映着树林的倒影。可是,石头上的人却是喧哗的,这时,泉水才想起来在深山中是那么的安静。上联的意境构造得很美也很成功,下联这个转折也很自然很巧妙,将泉水悔出山的心情写活了。这首诗的意思虽然不完全同于“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却也有接近的意思。清浊形容的是人品好坏的改变,喧静则是讲心灵的安宁和烦扰的变化。

华子冈·王维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

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

王维这首诗与张九龄那首《中品登荆州城望江》都是因景生情的格式。但是王维选象不够好,转承之间不够自然,所以虽然艺术技巧高超,但这首诗的意象较之张九龄那首,还是差距不小。上联的景与下联的情,结合得不够紧密,转承得不够流畅,情与境稍有间隔之感。

山中五咏·门柳·皇甫冉

接影武昌城,分行汉南道。

何事闲门外,空对青山老。

闲门外,有柳树,对青山,不觉老。读这首诗,我们仿佛化身为柳树。我们究竟为什么,闲着没有事做,日复一日空对着青山,也不懂得欣赏,浑浑噩噩,浪费掉无数美的事物,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老去呢?下联写得极好,有千古悠悠之概。闲门,这个词造得好。

将赴益州题小园壁·苏颋

岁穷惟益老,春至却辞家。

可惜东园树,无人也作花。

上联妙在对仗的工整,遣词的讲究。岁月的推进只有一种结果,那就是让人更快老去;春天来了,美好的风景未来得及享受,却要离家远行。于是,诗人自然想念起那东园的树,自己不在,它也要开花,可它开了花,又有谁欣赏,谁会与之相对呢?它只会寂寂地开了再落而已。

江中诵经·张说

实相归悬解,虚心暗在通。

澄江明月内,应是色成空。

张说这首诗,理解起来颇费脑筋。上联谈道,下联才有诗意。悬解,意即解开悬挂的东西,起句的意思是诵经声解开了实相。第二句的“通”字,虚则通,实则不通,所以是虚心,只有虚心一片,才能通达。而这通达是暗通的,通过诵经,一颗虚心才会通解经义,如果这颗心被世俗邪见充满了,就不能通了。澄江,明月,都是色,佛教的色,其本义是指物质世界,而非局限为女色。明月内,是虚空,澄江被明月所照,恍惚之间,澄江的色成为空。

侍宴赋得起坐弹鸣琴二首(其二)·杨师道(一作杨希道)

丝传园客意,曲奏楚妃情。

罕有知音者,空劳流水声。

上联是平常写法,下联值得品味。

赠山老人·耿湋

白首独一身,青山为四邻。

虽行故乡陌,不见故乡人。

本诗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孤独的老人,他白首孤身,与四面的青山相伴。这里是他的故乡,但却只有他一个人,连个乡人都没有。

这首诗用最平常的语言,写足了孤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