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诗中的气象与意象:发现盛唐之美

唐诗中的气象与意象:发现盛唐之美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诗中的气象流,是整个盛唐的特征,唐诗中的意象流,则从盛唐一直到后世。而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则是标准的气象流。无论从境界的阔大与物象的幽微,还是从动态和静态,都不是判断气象和意象的标尺。刘长卿的这种情,将他整首诗的物象都染了,包括诗中那独特的完美的气韵,都被这情或意所染。唐诗的意境,有两个极致,一个是气象宏阔,一个是意象幽微。

唐诗中的气象与意象:发现盛唐之美

气象感于自然,得之于天地。

意象发自于内心,染化天地。

唐诗中的气象流,是整个盛唐的特征,唐诗中的意象流,则从盛唐一直到后世。气象恰似男子的豪迈,而意象却似女人的幽怨,所以意象流始终比不得气象流,始终存在一个高下的问题,所以前人说“盛唐高不可及”。

对气象的把握是一种“会心”的事,很难找出一个物理的标尺,来衡量它。如果说境界阔大,那么,宋之问的“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写浩渺长江在远处与白云相接,仿佛白云浸在了江水里,境界也算阔大,但却不是气象流。而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则是标准的气象流。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气象高昂,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境界不可谓不阔大,“长江天际流”写的也是动态,但却不是气象流。

无论从境界的阔大与物象的幽微,还是从动态和静态,都不是判断气象和意象的标尺。

诗感是判断气象和意象的唯一办法,而在这个唯一办法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看诗句的气势。一般而言,气象流以文气贯注,都有一定的气势。气象流的诗句,一般是以气带境,以气引情,情的感觉较弱,气的感觉较强;意象流则要看诗意,诗中以意染象,以情染象,虽然境界阔大,气韵飞动,但为意所染,气的感觉较弱,情的感觉较强,就是意象流。

李商隐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是最彻底的意象流,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六个物象都有所指,而且每三个物象组合出的诗意也有所指,这六个物象不再是单纯的名词和事物,各代表着一种“意”和“情”,所以说这句是最彻底的意象流。

刘长卿的“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也是典型的意象流。这里面的斜辉、孤帆影、碧草,都染上了“情”,这个情隐隐约约,但又触摸得到,是刘长卿在末联“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已误儒生”中透露出的“儒生已误”的失意和忧郁。刘长卿的这种情,将他整首诗的物象都染了,包括诗中那独特的完美的气韵,都被这情或意所染。

同样,杜牧的《金谷园》中,“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用“落花”作为主要的意象,而上句的整句虽然在物象的使用中意象不明显,但感情色彩却都被下句的意象所染,带有那种佳人毅然坠楼时所有的悲伤、凄切。读了下句,上句中所含的意象就品出来了。而落花、坠楼人,两个物象在杜牧的诗中刻意混而为一,是他在意象流中的创造,令诗意微妙而神美,将美人和名花、古代和今夕混同起来,千古今夕、生离死别、美丽青春凋落的种种感慨混为一境,其妙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

唐诗的意境,有两个极致,一个是气象宏阔,一个是意象幽微。这两个极致,一个无限广大辽远,一个无限细腻入微,这两种境界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成就。虽然两种极致一般都是反向而行,但在有些佳作中,两者也可珠联璧合。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王维的这句诗倍受称赞,这一联能够成为千古名句,固然是因为它描写的景致如画一样抽象,而且透着哲理,对山水景色的概括达到了极致。

但以上种种,都不是这句诗最大的特点,也不是这句诗最大的亮点。这句诗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它同时实现了两个极致:一个是气象宏阔,一个是意象幽微。在一句诗中同时实现这两种妙境是十分难得的。这也是为什么王维的诗在有唐一代倍受尊崇的原因,我们也可从这些方面,看出他的艺术造诣确实达到了唐代的顶峰。(www.xing528.com)

一句诗,两个极致,这两个极致又结合得如此完美,密不可分,而整个诗句中,并没有一个新奇的字,这样的诗句就是神来之笔,是天成之作。气象和意象的极致,都是自然的,是大自然的神韵进入诗人的心中,然后从诗人的心中自然流入字句,这样才产生了好诗。如果是刻意模拟大自然,刻意去追求表现大自然,那就很难做到气象的浑然天成,也很难做到意象的幽微玄妙。

气象多感于天地自然,而意象多由内心成就。功力极高的苦吟诗人,不断地修改诗句,才有可能造作出堪比天成神作的气象境界,而这种概率是非常小的,杜甫很努力,做出了一些,但离完美依旧很远。可以说,杜甫走错了路,而杜牧、李商隐则走对了路,他们的努力没有用在追求气象上,而是追求意象,于是杜牧的七绝、李商隐的七律,成为唐诗中最具特色的两块招牌。

为什么气象与意象难以兼容呢?就是因为一个是天成的,是感于天地自然而得;一个则是由内心生发,化天地自然而生,一个从内出,一个从外入,要想这两种情境同时发生是很难的。

我们来看李白的诗句: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是一首气象开阔的诗句,气象一旦开阔了,纤细而善感的意思就容易被雄浑的气象所粉碎。我们读李白的诗句,还用得着去思考体味诗人的意思么?他所描绘的气象就足以令我们得到无限审美的愉悦了。

可是意象的境界就不同了。如杜牧的《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对这首诗我们需要反复吟咏,仔细体会,才能在回味无穷中得到意象美的享受。意象需要幽微,一旦诗句趣于幽微了,它就难以蕴含广阔的气象。意象的境界达到极致,就需要反复地体会,越体会越觉其妙。而气象的境界达到极致,只要吟咏一下,其宏阔的美就一览无余,完全不需要去思考,这就是两种境界的不同妙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