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发现唐诗之美,领略孟浩然的高古风

发现唐诗之美,领略孟浩然的高古风

时间:2024-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风,上古天真时代的风气。若论诗艺和诗道,孟浩然的《送友人之京》都要比这首好,但这首却是胸怀洒脱,真正世外高人的风范和语气。唐诗人那么多,称得上高士的只有孟浩然,因为他有高古之风,他有上古之人的天真之风。孟浩然的《送友人之京》就很高古,在唐诗中意境风骨可称为最古,他的《春晓》则很蕴籍,与《送友人之京》一样都是独此一首。江边柳·雍裕之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发现唐诗之美,领略孟浩然的高古风

高古,可以想想《内经》所说上古天真之人。

古风,上古天真时代风气

答人·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若论诗艺和诗道,孟浩然的《送友人之京》都要比这首好,但这首却是胸怀洒脱,真正世外高人的风范和语气。有的时候,诗道和诗艺,未必及得上境界和风骨的可贵。

“偶来松树下”,写出来去随意,不著痕迹的潇洒。“高枕石头眠”,写出随遇而安,无不适意的自得。“山中无历日”,写出条件的艰苦和生活的纯朴,“寒尽不知年”,写出隐者对于世事红尘的全然忘却——他居然连过年,连自己的年岁都忘记了,根本没有庆祝春节一说。

送友人之京·孟浩然

君登青云去,予望青山归。

云山从此别,泪湿薜萝衣。

孟浩然这首诗写得非常有古意,情感也非常热切深刻。他以青山、白云比喻两个人,也比喻了两条道路,云山从此别,忍不住泪湿薜萝衣,多么的贴切啊!功夫太深了。这样真挚热切的感情,只有孟浩然这率真而厚重之人才有,只有以他的诗才,才表达得出来。隐士的高古之意,在这一首诗中一览而尽,而感情的喷涌,又恰能感动我们这些未归隐之人。云山从此别,这正是因为人生的取舍选择不同,所以注定要有悲欢离合,选择不同的道路,注定以后难以再有交集,让孟浩然为之泪下的不仅是离情,更是对命运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非常之伤感,而这伤感来得古朴淳厚,反更觉其伤感之深之切。这可以算得上是孟浩然的第二首五绝。单以诗歌艺术成就而论,这一首诗可以进入唐五绝的前三甲,但是它在普适性上则无法达到我们所标榜的完美巅峰的要求,这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孟浩然的《春晓》和《送友人之京》,都是中国诗歌之林中独一无二的作品。

同是古风,孟浩然的我们称为高古,韦应物的我们则称为古淡,怎样分别这高古与古淡呢?拿诗来分别是最好的,恰巧,他们各有一首代表作品,旨意和手法很接近,我们对比韦应物这首《沣上对月,寄孔谏议》来看一看:

思怀在云阙,泊素守中林。

出处虽殊迹,明月两知心。

这两首诗,我们一对比,就知道孟浩然之情切,韦应物之情淡。为什么孟浩然的称为高古?因为他简朴直接。韦应物的为什么被称为古淡?因为他带了一些细腻幽深的特质。

从这种对比上我们又看到孟浩然的诗品,他的诗品是非常高的。唐诗人那么多,称得上高士的只有孟浩然,因为他有高古之风,他有上古之人的天真之风。你看,韦应物用词是很考究的,思怀,泊素,多么的雅致,一派文人士大夫雕琢词工的气息。而孟浩然用词是很率性的,青山、白云,多么的古朴。苏东坡说孟浩然学问不够,殊不知,古朴自然之境要远远胜过考究之语,就好像古董,自然是越久远越稀少的就越值钱。孟浩然的《送友人之京》就很高古,在唐诗中意境风骨可称为最古,他的《春晓》则很蕴籍,与《送友人之京》一样都是独此一首。以此而论,无论孟浩然诗作有多么少,他随意就站在唐人诗歌的最高处。苏东坡的意思好比是说杜甫这样的诗人居于巍峨宫殿,雕梁画栋,金锅玉碗,他的诗丰富多彩,而孟浩然只是居于草庐,土炊陶饮。但孟浩然的草庐是建在最高峰上的,就说五绝吧,他一首《春晓》,一首《送友人之京》,就已经可以傲视整个大唐了。

这也就是我在论及张九龄《古风》时所说的,张九龄的“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与苏东坡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意是一样的,只不过是行为相反。张九龄的诗就要古朴自然得多,中和平正而温柔敦厚,东坡则是充满了激情和狂想,甚至有一丝造作的痕迹,不够自然。当然,对于大多数读者来说,会觉得东坡的诗更好,因为他的诗充满青春的热情气息,我们恰是喜爱他的这份轻狂。我们大多数人近似东坡的修养,而距张九龄的修养还差很多,所以我们自然更容易接受东坡的诗。但是站在诗道和诗艺的角度来说,东坡的诗还是落于下乘的。

溪口云·张文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

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

我最开始惊讶于张文姬一个女子,竟写出《沙上鹭》那样好的励志诗,又看到这首诗是如此的深具古风,不能不令人惊奇,这是怎样的一个才女呵。当年也有多次读过,并未发觉这首诗的可贵,在做这一个排行榜时,将诸多名家之作一一删去,而这首诗比来比去,竟留在了最高层。这样的古意,这样的古境,即便是唐诗人中也没有几个人能写出一两篇来的。孟浩然的《送友人之京》可以相匹,太上隐者的《答人》差可仿佛,寒山的《寒山道》在古风古意上勉强可与相比,但在艺术的圆满上却还是稍差了一筹。(www.xing528.com)

至此,我们应知道,唐人中还有张文姬这一流的女诗人存在,而这是以往被我们所忽视了的。她只凭“只待高风便,非无云汉心”一联,就足以挤身一流诗人的行列,而她的《溪口云》,虽只一首,却足以令众多一流诗人汗颜了。

这首诗或许有所隐喻,隐喻自己无论怎样变化,都还是丈夫家的人,丈夫和家始终都是自己的归宿。当然这只是作为读者的一种臆测,以此而论,张文姬女士的这首诗,感情还是很深刻,笔意还是很凝练的。

我们还应该赞佩她的观察力。她观察到了溪水可以蒸发成天上的云彩,这份观察力恐怕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具备。地球上水的循环论,是近代西方人的发明吧,而在唐代,张文姬至少已观察到了这一循环,溪水成云,云归溪水,不正是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吗?即便张文姬是读书得来的结论,那我们也得佩服她的博学。

当然这首诗还是有不足的,诗意不是很明白。细细推论会发现其中的次序不很清楚,语意也难以明白,当然,我们还是以大体意会来解之吧。

江边柳·雍裕之

嫋嫋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孟浩然和张文姬都胜在完美而神奇的用喻,而雍裕之的这首也用喻,也很贴切,但其实它还是胜在气韵。他的诗写的是柳树,而整首诗的神韵气质甚至连感情也仿佛那柳树一样,袅袅娜娜。上联写出了柳树的态,柔丝万缕的感觉出来了。下联直接写情感,用嫋嫋的柳条比丝线,想要系住情郎将要远去的船。两联转承之间极为自然,用喻也极神似,通篇都显现了一个柔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女子那脉脉的柔情。“嫋嫋”,《全唐诗》作“袅袅”,从诗意上看,嫋嫋更能表现女子的柔情万种和无奈的情态。

可以说,这首诗的神韵几乎化神了。

题云际南峰眼上人读经堂(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岑参

结宇题三藏,焚香老一峰。

云间独坐卧,只是对山松。

读这首诗要注意诗题,眼公不下此堂十五年矣,是说眼上人潜心修道,不问世事。所以才有“云间独坐卧,只是对山松”这样令人神往的诗句。

“云间”形容上人距红尘之远,只对山松,实际是说上人修行之心专一,却也道出了他生活的至为简单。我们抛开修道的含义,只以俗人之心来看,“云间独坐卧,只是对山松”用“山松”两字,就简化去了世间种种的俗事俗物,这是多么的寂寞又多么的风神洒脱啊。

答裴迪辋口遇雨忆终南山之作·王维

淼淼寒流广,苍苍秋雨晦。

君问终南山,心知白云外。

裴迪在辋口遇上了雨,于是写了一首诗怀念终南山,王维于是写这一首诗回他。

上联的意境非常美,不知是写终南还是写辋川(从“秋雨”两字看,似是写辋川),总之都再现了王维大画师独到的文字意境。然而这种美妙的画境一转,王维直指裴迪之心,“心知白云外”,我知道你的情怀在那白云之外,这一句写得风神无限,高妙无比。

王维这首诗以整体观不够浑一,上联虽然意境构画得极好,但总觉与下联稍有间隔。但是他的末句却妙得不能再妙了,这一句已经跳脱出了意境的樊篱,在唐人诗中,偶有这样高妙的句子,如“不忍见秋月”,也是跳出了意境的樊篱,进入到了另一层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