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鱼雁传情:古代书信的雅称

鱼雁传情:古代书信的雅称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古人对于信件,有许多雅称,最为常用的是“鱼雁”。“鱼雁”的“雁”则和鸿雁传书的典故有关,也就是苏武从匈奴归汉的故事。《汉书·苏武传》载: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后汉使复至匈奴。后人遂以鱼雁借指书信。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就兼用烹鱼得书和雁足系信两个典故。由于书信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最重要方式,它也成为今人所见古代书法墨迹的最主要形式。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

鱼雁传情:古代书信的雅称

古人对于信件,有许多雅称,最为常用的是“鱼雁”。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汉)无名氏《饮马长城窟行》(节选)

诗歌中的烹鱼得书,明人杨慎认为并非鱼腹藏书,《丹铅总录·双鲤》说:“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吉耳,非真烹也。”

“鱼雁”的“雁”则和鸿雁传书的典故有关,也就是苏武从匈奴归汉的故事。《汉书·苏武传》载:(www.xing528.com)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后人遂以鱼雁借指书信。如南朝梁人王僧儒《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就兼用烹鱼得书和雁足系信两个典故。

由于书信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最重要方式,它也成为今人所见古代书法墨迹的最主要形式。

王羲之《丧乱帖》。内容: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苏轼《职事帖》。内容:轼启。衮衮职事,日不暇给,竟不获款奉,愧负不可言。特辱访别,惋怅不已。信宿起居佳胜。明日成行否?不克诣违,千万保重、保重!新酒两壶,辄持上,不罪浼渎。不一一。轼再拜主簿曹君亲家阁下。八月十九日。

《吴宽致欧信札》,吴宽致信当时的浙江布政司左参政欧信,恳请他照顾因弘治十二年科举案被牵连入狱的唐伯虎

1925年鲁迅钱玄同书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