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兴化诗人顾凤毛及其学术成就

江苏兴化诗人顾凤毛及其学术成就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儒学案》卷一百二十《里堂学案·顾先生凤毛》:顾凤毛字超宗,江苏兴化人。《清史稿·儒林三》:顾凤毛,字超宗,江苏兴化人。凤毛亦受经于祖母,年十一,通“五经”。及长,与焦循同学,循就凤毛问难,始用力于经。阮元《淮海英灵集》丁集卷四:顾凤毛,字超宗,号小谢,兴化人。桂文灿《经学博采录》卷四:顾君小谢,名凤毛,字超宗,小谢别字也,扬州兴化县人。

江苏兴化诗人顾凤毛及其学术成就

《清儒学案》卷一百二十《里堂学案·顾先生凤毛》:顾凤毛字超宗,江苏兴化人。乾隆四十九年南巡,召试列二等,戊申副榜贡生。父九苞,字文子,乾隆辛丑进士。通经,长于《诗》、《礼》,著述不传。先生受经于祖母任,年十一通“五经”。及长,与里堂同学。先生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溉亭塘,撰《楚辞韵考》。又撰《毛诗集解》、《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未成而卒,年二十七。里堂营其丧,作《招亡友赋》,哭之,又为作传。(参里堂撰传、阮元撰《焦循传》、江藩撰《汉学师承记》)

《清史稿·儒林三》:顾凤毛,字超宗,江苏兴化人。乾隆四十九年,南巡召试列二等,五十三年,副榜贡生。父九苞……凤毛亦受经于祖母,年十一,通“五经”。及长,与焦循同学,循就凤毛问难,始用力于经。凤毛又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塘,撰《楚辞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皆得塘旨。又撰《毛诗集解》、《董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未成而卒,年二十七。卒后,循理其丧,作《招亡友赋》,哭之。

《清史列传·儒林传下二》:存目。[1]

焦循《雕菰集》卷二十一《顾小谢传》:小谢名凤毛,字超宗,小谢别字也,扬州兴化县人。父九苞,以通经名儒,中乾隆辛丑科进士,卒于天津。超宗幼聪俊,襁褓中,祖母任口授唐诗,率能成诵。十一岁能解说经书,尝作天文、地里、礼乐、国玺诸论,和鲍参军《行路难》诗,时人奇之。十八应童子试,解《毛诗》“吁嗟乎驺虞”,反复数千言,补弟子员。二十丁父艰,时家贫乏,兼连岁荒歉,养祖母、母,尽力谋食,不恤劳瘁。然性傲直,非所悦见,则瞑目俯首诺诺然。闻论说有大谬者,起指袖笑曰:“吓!”坐是忌者不一人,超宗固自若也。甲辰南巡,召试,钦赐二等。乙巳丁祖母艰,同郡郑君兆珏延之,讲《毛诗》于家塾。超宗以馆谷稍可救贫,潜坐不出,披索经史,每夜寤,默诵日所读书,或不记忆,必起燃烛,熟之乃已。不好世俗名,凡倡和酬答,拒之不应。有所得,不示人。然问之者随举一事一物,皆能溯其源流,及其说之异同,历历辨之,无遗漏。当是时,经学之盛,莫过江南,钩深索隐,各自树立。起宗于笺注义疏不为异同,惟以强记博览,坚守先儒之学,然间有论断,未尝不精核简要,厌服众心。先是,己亥五月,今相国诸城刘公督学科试,余与超宗同入学,已而同食饩,乃时与之亲。明年,余与超宗皆丁大故。起宗时时来湖中,居半九书塾中,抵足夜语。里有与余不相能者,各负气相角,超宗切责余曰:“奈何外用其神若此?倘先下之,彼出不意,怨即解。胸有此累,何以为学?”值怨家寿日,超宗趋余往拜祝。超宗盖不徒益余学问,而规正处己接物之道如此,不愧直谅多闻也。丁未,同在郡城,时时相过,或同床寝,尝月夜煮菱角烹茗,谭论至三鼓。明年戊申夏月,超宗病疟。起宗素读古医书,颇泥其法,自用药疗治。及冬十一月,游吴中归,忽变哮喘,遂殁于郡城王君思雷家,年二十有七。时甫中副车,传闻闱中已前列第四人,以对策诋王肃及伪孔安国《书传》而抑之,亦命也夫?自病至死十余日,始则医药之繁,继则棺衾哭泣之凶,王君不以为忌,且多方谋之,君子以为长者,王君也。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教授塘,撰有《楚辞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皆得钱君之指,又撰《毛诗集解》、《童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均未成。呜呼! 超宗将渡江过余,拥被夜谭,谓余曰:“吾得一训导官,可供母,则闭户著书矣。然素羸,必不寿。吾死,赖子以传。”时无病,距死时二十日也。

焦循《雕菰集》卷二十三《书江都两生》:乾隆辛丑、壬寅之间,余宿西门外都天庙中,有为僧司洒扫而夜读书者,叩之,为徐姓,西南乡董家老坝人。寺僧曰:“其家麦农,不欲其为儒而困苦之,故逃于此,志儒,不肯易也。”奇之。戊申冬十一月,吾友顾超宗病殁于郡城,徐来佐殓事,引一人至,曰:“此周生,素慕顾君为人,生未获一见,今闻其殁,来与尸晤。”两人遂与尸共卧一宿而去。时徐与周同读书都天庙中,颇不为世俗学。明年,同入学为生员,徐以妹妻周,其气谊甚相得,然不合则争,争而至于詈,詈之不已,至于相殴流血,旁人莫能解也。两生皆好古,而性戆。徐与黄承吉应乡试省中,黄偶论算学,徐不能答,明日入场缴白卷出,疾趋巿中,购算学书归,习之一年,与昔所论者发之,而黄已忘前事矣。周生为“三礼”学甚专,所著书草稿尺许。每戴破帽布衫,不系带,携其书行巿中,见者以为狂。徐素患心疾,每旦服牛肉,医以地黄治之,大剧,又投以人参、硫黄,遂死。徐既死,周益狂,每面斥人,行巿中,无有与语者,生亦不屑与人语也,已而亦死。各蓄书数千卷,至是皆散失。悲哉! 徐名复,字心仲。周名室辅,字维周。两生死,如两生之狂且戆者稀矣。然而两生死求其孜孜,于实学中务有得于己,而不于于人,又不禁太息于两生之戆而狂也。

焦循《雕菰集》卷四《哭顾超宗》:翘首徒然问太虚,思君几次泪沾袽。一生辛苦但谋口,半死沈吟犹读书。果是奚囊病昌谷,恨无遗颂出相如。早知才大婴天妒,也卧湖滨作老渔。十年相处作交游,死后丰神想处留。傲物每张青白眼,养亲时作稻粱谋。更无谠论来双耳,尚有讥言到九幽。自是众人皆欲杀,而今犹未惬心不。舆尸两世尤堪痛,白发衰亲正倚门。半榻残灯横病骨,一湖寒水隔秋魂。纵然命蹇何应死,说到名传岂易言。郭有道碑吾不愧,文章今且为君论。(www.xing528.com)

阮元《淮海英灵集》丁集卷四:顾凤毛,字超宗,号小谢,兴化人。父九苞,通经学,尤深“三礼”,中乾隆辛丑进士,卒。超宗受祖母教,十一岁通“五经”,尝作天文、地理、礼乐、国玺诸论,和鲍参军《行路难》诗,时人奇之。十八应童子试,经解驺虞数千言,补弟子员,家贫,岁歉,力养祖母。甲辰,应南巡,召试钦取二等,中戊申副榜。超宗于笺注疏义不为异同,惟强记博览,株守先儒之学。然间有议论,未尝不精核简雅,厌服众心。卒于扬州。所撰《楚词均考》、《入声均考》、《毛诗集解》、《董子求雨考》等书,皆未成,求其诗稿不得,惟得廿字,录之。

桂文灿《经学博采录》卷四:顾君小谢,名凤毛,字超宗,小谢别字也,扬州兴化县人。父九苞以通经名儒中乾隆辛丑科进士,卒于天津。超宗少聪俊,襁褓中祖母任口授唐诗,率能成诵。十一岁,能解说经书。尝作天文、地理、礼乐、国玺诸论,和鲍参军《行路难》诗,时人奇之。年十八,应童子试,解《毛诗》“吁嗟乎驺虞”,反复数千言,补儒学生。甲辰,南巡,召试,钦取二等。自后披索经史,每夜寤默诵日所读书,或不记忆,必起燃烛,熟之乃已。不好世俗名,凡酬和诗词拒之不应,有所得,不示人,然问之者随举一事一物,皆能溯其源流,及其说之异同,历历辨之,无遗漏。当是时,大江南北经学竞起,钩深索隐,各自树立,超宗于笺注义疏不为异同,惟以强记博览,坚守先儒之学,然间有论断,未尝不精核简要,厌服众心。年二十七,卒。时甫中副榜贡生,传闻闱中本拟前列第四人,以对策诋王肃及伪孔安国《书传》而抑之,亦命也。夫超宗本学音韵、律吕于嘉定钱教授塘,撰有《楚词韵考》、《入声韵考》、《毛诗韵考》,皆得钱君之指。又撰《毛诗集解》、《童子求雨考》、《三代田制考》,俱未成云。

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七、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三十六、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三皆有传,存目。

【注释】

[1]见中华书局本第18 册,第5589 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