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加强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导向,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工作者是文化产品的创作主体,只有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立场,才能使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不出现偏差。

加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

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必须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以创新为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一)使“以人民为中心”的生产导向成为文化工作者的共识

体现文化民生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产并且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反映历史、时代和人民精神面貌的优秀作品。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文化产品要宣传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科学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文化产品的质量代表了国家的文化发展水平,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严把文化产品创作的质量关。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创作出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要加强文艺创作的人民性导向,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文化工作者是文化产品的创作主体,只有引导文化工作者坚持正确的创作立场,才能使文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不出现偏差。人民性是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的创作导向,文化产品应来源于人民生活,回归于人民需求。中国的文化创作需要有更多更好的能够满足人民需求的优秀作品,而不是只求利益的快餐产品。要大力弘扬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事业的主旋律,重点强调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www.xing528.com)

(二)培养文化工作者的“工匠精神”

我们不仅要引导文化工作者创作真正面向人民的文化产品,还必须增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提升人文精神含量。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4]文化工作者的“工匠精神”,就是其要树立精品意识,克服急功近利和浮躁的心态,在文化领域精雕细琢、精耕细作,深层次挖掘作品的主题,提升作品的艺术含量。文化工作者必须带有对人民负责,对作品负责,也对自己负责的正确心态投身艺术创作。对人民负责,不是一味去迎合群众口味,而是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讴歌真善美,传播先进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