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使用函数-学生掌握更简便的数据计算方法

使用函数-学生掌握更简便的数据计算方法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的计算,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计算方法——函数来进行数据计算呢?(三)教学过程设计函数的使用是Excel2000 软件中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任务1:用求和函数SUM 求“速算成绩”表中完成题数的总和。同时有的小组同学探究找到了利用粘贴函数按钮来解决任务。

使用函数-学生掌握更简便的数据计算方法

(一)学习内容分析

Excel2000 不但可以绘制各种类型的表格,还提供了强大的数据计算和管理功能,正是函数实现了这一功能,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全章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是整个Excel 软件的精华所在。教学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求和(SUM)、平均值(AVERAGE)、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四个函数;第二课时学习计数函数(COUNT)、条件函数(IF)、统计函数(COUNTIF)、满足条件和函数(SUMIF)。这里,笔者就第一课时进行探究学习。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用公式法进行数据的计算,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一种更简便更快捷的计算方法——函数来进行数据计算呢?函数其实是一个预设公式,因此它属于前面知识的延伸,同时为后面四个函数的学习做必要的准备。

(二)学习目标分析

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及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笔者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四个函数的格式、功能,熟练掌握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求和函数(SUM)得出使用函数的一般方法,并应用到其他函数学习中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并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意识,相互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善于想象。

1.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熟练掌握四个函数的使用方法。

2.教学准备

将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让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实力保持相对均衡,使竞争与合作的效果更为明显。

3.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传播软件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函数的使用是Excel2000 软件中最重要的、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笔者为本节课确定的教学方法是:以一个速算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把“速算成绩”工作表作为贯穿整节课教学的主线,进行探究教学。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辅助软件,给予启发性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用探究类比学习,触类旁通地解决相似问题,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项目: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游戏的内容是“比一比,看一看,谁最先把下面这组数的和计算出来35+89+56+79+234=?”通过计算发现用口算笔算速度比较慢,有可能不准确;用计算器、公式法计算,速度比较快而且准确。通过速度及准确性的差异,让学生明白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在今后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动脑筋用最简单的方法达到最佳的效果。

学生活动:有的组用口算,有的组用笔算,有的组用计算器,还有的组用前面学习的公式法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游戏,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使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中。

项目:猜想与假设。

教师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刚才的游戏中,同学们发现用计算机可以提高速度而且能做到准确无误?

进而教师再次启发学生是否有一种更快捷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求和问题呢?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猜想与假设。在学生众多的奇思怪想当中,可能会有学生想到能否事先制定好一个程序或工具。只要把范围确定,利用这个程序和这个工具就可以得到结果。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思路走入新课的学习。(www.xing528.com)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引起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项目:搜集资料验证假设。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探究,及时分析与纠正学生探究过程发生的错误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通过上网查找资料、阅读课本等途径,学生发现可以通过求和函数来解决上面的问题,同时验证了他们的假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体验探究的无穷乐趣。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组员团结协作的精神。

项目:交流汇总。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论证。

任务1:用求和函数SUM 求“速算成绩”表中完成题数的总和。请有代表性的小组发言,将他的结果通过传播软件展示给其他同学。探究完成求和函数解决课堂任务一后,教师再次进行启发性引导,刚才我们使用SUM 函数解决了求和问题,掌握了它的使用方法,下面启发学生能否用这种方法运用到平均值函数AVERAGE,最大值函数MAX,最小值函数MIN 来解决下面三个任务。

任务2:在“速算成绩”表中,计算10 位同学的平均得分。

任务3:在“速算成绩”表中,找出最高得分。任务四:在“速算成绩”表中,找出最低得分。

学生活动: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论证。小组派代表发言,利用视频展台展示成果,并将本组分析论证的结果与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合作后,得出结论:第1 步:选定放置求和结果的单元格D12。第2 步:单击编辑框,在编辑框中输入“=SUM(D2:D11)”。第3 步:单击编辑框上的确认按钮,便将D2 到D11 单元格中的数值加在一起,并将结果自动填入D12。学生探究讨论其他几个函数是否可以像求和函数的方法进行计算。经讨论,得出结论可以这样进行。同时有的小组同学探究找到了利用粘贴函数按钮来解决任务。

设计意图:组与组之间交流学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归纳与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胆量,同时可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

项目:应用创新。

教师活动: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求和按钮的作用。其他三个函数是否也可以定义一个按钮呢?教师遗憾地告诉学生,目前Excel 2000 这个软件还没有定义这些按钮,不过大家可以努力学习、不断实践,自己创造出实现这些想法的按钮,为人们、为社会提供方便。

2.巩固练习。

3.附加练习:你能计算各科成绩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吗?

学生活动:学生惊奇地发现求和按钮是一种更加简便的求和方式,但是他们接着可能会问:其他三个函数是否也可以定义一个按钮呢?经学生探讨,是可以的。鼓励学生深入探究,设计这些按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探究尝试掌握了求和按钮的作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究的欲望。巩固练习使学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加深掌握;附加练习使那些接受能力比较快的学生有更多的探索想象的空间。即便学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学反思

教师在设计探究教学过程时,要考虑许多因素,其中尤为重要的一个便是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某种活动方式如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不管它如何科学也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节课如果教师直接进行演示讲解函数的使用方法,学生肯定会感到枯燥无味。所以,充分利用小组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自主探究构建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改变传统的班级授课方式,进行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发挥动态的集体力量,在最短的时间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合作的欢乐与成功的愉悦。多次的小组合作机会形成了一个互动有序,收放自如、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新秩序,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和情感化。同时又创造条件让思维活跃的学生有展示自己创新思维的一面,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当担负起导航员的角色,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船长”,在知识的海洋里“冲浪”,使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