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变换策略,出奇制胜

变换策略,出奇制胜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军主帅姜维获悉魏军主力进入汉中,意识到剑阁一旦失守,蜀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引兵且战且退,意图退守剑阁,遏制魏军南进。但战争指导的精要即在变换奇正。这一计策的要点是,变奇兵为正兵,让原来作为偏师的西路军从阴平绕过剑阁,直取涪县,突入成都平原,同时,逼姜维从剑阁回救四川,便于东路大军正面长驱直入。

变换策略,出奇制胜

蜀军主帅姜维获悉魏军主力进入汉中,意识到剑阁一旦失守,蜀国必然危在旦夕,于是引兵且战且退,意图退守剑阁,遏制魏军南进。但是诸葛绪率领的中路魏军已经从祁山进达阴平的桥头,切断了姜维退路。姜维为调开桥头之魏军,巧施“金蝉脱壳”之计,回军越过桥头,与前来增援剑阁的廖化、张翼和董厥等会合,一起退守剑阁,凭险拒阻。剑阁在今四川剑阁县西,有相连的大剑山、小剑山,高山对峙,地形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易守难攻,但又是通往成都平原的必经之地。进攻者从北方南下进攻剑门关必须仰攻,过了关之后是高山,下了高山又是一个谷地,剑阁城就在谷地之中,这一带最利于防御。姜维利用这种有利的山川险阻列营守险,扼住了魏军前进的道路,钟会的10万大军屡攻不下,师劳兵疲,粮运不继,锐气大挫。这就打破了魏军乘虚直下成都的整个战略计划,魏军对蜀国发起的战略突袭,此时已失去意义。而本已危在旦夕的蜀汉,得以一时转危为安。

战争指导的精要即在变换奇正。面对魏军久攻剑阁不下的形势,邓艾提出一个出奇制胜计划:“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10]认为这样声东击西,可以避开剑阁,“掩其空虚,破之必矣”。这一计策的要点是,变奇兵为正兵,让原来作为偏师的西路军从阴平绕过剑阁,直取涪县,突入成都平原,同时,逼姜维从剑阁回救四川,便于东路大军正面长驱直入。阴平因位于摩天岭之北而得名,是陇南入蜀的偏僻小道,东经阳平关可通汉中,南出江油、涪县可直指成都。自阴平至涪县,须翻越摩天岭,行军于岷山的崇山峻岭之中,其间只有樵猎小道,极为险阻,向不为人重视。如果魏军出阴平,姜维必从剑阁回救,如此则剑阁势孤易破,攻魏大军可以顺利从剑阁突入成都平原,如果姜维不回援,则魏军破涪之后,可以切断姜维后路,直指成都。魏国决策者采纳了邓艾的这一计划,并让邓艾负责具体实施。邓艾率大军克服了巨大困难,从北面的万山丛中突入成都平原,神兵天降,连下江油、涪县、绵竹。“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11]这时蜀军主力几乎全在剑阁,成都平原守军不足,加之魏军突然出现,后主刘禅及一班大臣不知所措,慌忙降旗投降,魏军占领成都,立国43年的蜀汉正式亡国。(www.xing528.com)

按照司马昭提出的统一战略,考虑到吴国土地广大,河流湖泽众多,进攻吴地比较困难,所以决定先易后难,先灭蜀据有长江上游,再水陆俱下攻灭吴国,实现国家统一。但灭蜀之后是否一鼓作气发动灭吴战争,急于夺取朝廷大权的司马昭并没有进一步的规划。这时,邓艾给司马昭提出了一个富于战略远见的建议:“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徙,则于向化之心不劝。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12]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根据魏军灭蜀之后声威大震但将士疲劳的现实,以“先声后实”的策略招降东吴。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在征蜀大军和投降的蜀军中各选2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13],以其强大实力和扎实的战争准备对东吴实施战略威慑,争取不战而定;二是厚待蜀主刘禅,暂不将其作为亡国之君押解到洛阳,而是让他留在蜀国充当“傀儡”,示以宽大,从外交上诱迫吴主孙休屈服;三是开放长江以北的扬州等地,予前来投诚的吴国人以各种优待,促成东吴的瓦解。邓艾的这一战略效法楚汉战争时谋士李左车“兵有先声而后实”的策略思想。但司马昭因为邓艾在四川独断专行而大起疑心,不仅借刀杀了邓艾,也拒绝实行这一战略计划,结果使司马氏统一中国的时间整整向后推迟了17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