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活指挥,适时调整用兵方向

灵活指挥,适时调整用兵方向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进攻方略,是战争指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拓跋焘统一战争战略指导的高明,还表现为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确保自己的战略意图能够得以实施。在北方的诸多对手中,北魏最强劲的敌人是大夏和柔然。经此一役,柔然元气大伤,国势日衰,最后被迫臣服北魏。拓跋焘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对付的主要是游牧民族政权。拓跋焘统一北方,由此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纷乱局面。

灵活指挥,适时调整用兵方向

根据战略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进攻方略,是战争指导者必须重视的问题。拓跋焘统一战争战略指导的高明,还表现为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必要的调整,确保自己的战略意图能够得以实施。

在北方的诸多对手中,北魏最强劲的敌人是大夏和柔然。大夏兵力强悍且处于北魏的腹心地带,柔然则是当时亚洲东北部最强大的游牧帝国,地处北魏北面,经常凭借其强悍的骑兵南下侵扰北魏边地,威胁北魏腹心之地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等地。可当魏军北伐时,柔然往往远遁大漠,而当北魏退军之后,柔然又会举兵南下。

拓跋焘在攻取大夏的统万城之后,已经基本聚歼了大夏的有生力量,大夏的灭亡指日可待。这时,柔然的不断南下侵扰就上升为主要威胁,于是拓跋焘及时做出决定,暂停攻灭夏国的战争,转而挥师北上,大规模反击柔然,在基本上解决了北方的边患之后,再重新回头收拾夏国的残余力量。这种因形势需要进行的战略调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从中也可看出拓跋焘战略指挥的务实性与灵活性。神二年(429),拓跋焘以太尉长孙嵩、卫尉楼伏连留守京师平城,而自率大军东道向黑山(今内蒙古和林格尔附近),命平阳王长孙翰率军从西道向大娥山(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两路夹击,向柔然王庭(今蒙古国哈拉和林西北)突然做向心攻击。柔然毫无准备,被魏军突袭后仓皇四散逃窜,拓跋焘命众追击,俘敌无数。经此一役,柔然元气大伤,国势日衰,最后被迫臣服北魏。(www.xing528.com)

拓跋焘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对付的主要是游牧民族政权。游牧民族战法上的最大特点是灵活机动,所以拓跋焘针对不同的作战对象,依靠精锐骑兵;或轻骑急进,进行闪电般的突袭战;或佯示虚弱,诱敌深入,调动敌人脱离坚城进行野外会战;或穷追不舍,大打歼灭战,以至每战必克。

拓跋焘统一北方,由此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纷乱局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