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成功的关键决策策略

实现成功的关键决策策略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并将羊祜的克定之功昭告天下:“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129]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是对羊祜的褒奖之辞,也体现了羊祜战略谋划的精髓与主旨。蜀国灭亡后,晋强而图治,东吴弱而自乱,大一统的战略态势再次显现。而同期的东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断,国力日衰。军力对比上,晋军本有50万,加上10万蜀国降兵,总数约60万。

实现成功的关键决策策略

羊祜去世两年后,晋朝根据他的遗策和战略谋划灭吴,晋武帝大功告成后执爵而泣曰:“此羊太傅之功也。”并将羊祜的克定之功昭告天下:“祜受任南夏,思静其难,外扬王化,内经庙略,著德推诚,江汉归心,举有成资,谋有全策。”[129]举有成资、谋有全策,是对羊祜的褒奖之辞,也体现了羊祜战略谋划的精髓与主旨。《孙子兵法》强调未战而先胜,要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校之以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而索其情,以实现庙算先胜,这种未战先胜、庙算决胜的思想为后世所推崇。作为一代兵学大家,羊祜对于孙子的思想精髓自然有非常透彻的理解。通过对晋吴双方战略力量的对比分析,羊祜看到了战略形势发展和行将统一的大趋势。蜀国灭亡后,晋强而图治,东吴弱而自乱,大一统的战略态势再次显现。司马炎在羊祜、杜预等贤臣良将的辅佐下,消灭了蜀国政权,控制了川陕上游之地,国力日昌。而同期的东吴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纷争不断,国力日衰。特别是末代君主孙皓罔顾天下大势,一味酗酒纵乐,私刑乱政,“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盖积恶已极,不复堪命故也”[130]。军力对比上,晋军本有50万,加上10万蜀国降兵,总数约60万。而同期的吴军约23万,且沿长江一线分散部署,力量较为薄弱。是故,羊祜的《平吴疏》特别强调,“夫期运虽天所授,而功业必由人而成”[131],极力说服晋武帝抓住战略时机。对于东吴长期仰仗的长江天险,羊祜认为“凡以险阻得存者,谓所敌者同,力足自固。苟其轻重不齐,强弱异势,则智士不能谋,而险阻不可保也”[132],这也是中国古代兵学家“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思想的集中体现。随后,羊祜将蜀、吴情况做了比较:

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束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及进兵之日,曾无藩篱之限,斩将搴旗,伏尸数万,乘胜席卷,径至成都,汉中诸城,皆鸟栖而不敢出。非皆无战心,诚力不足相抗。至刘禅降服,诸营堡者索然俱散。今江淮之难,不过剑阁山川之险,不过岷汉;孙皓之暴,侈于刘禅;吴人之困,甚于巴蜀。而大晋兵众,多于前世;资储器械,盛于往时。……今不于此平吴,而更阻兵相守,征夫苦役,日寻干戈,经历盛衰,不可长久,宜当时定,以一四海[133]

羊祜正是看到了这种历史大势,看到了一统天下的可能性和必然性,才会不顾朝廷重臣贾充、荀勖、冯紞等人的反对,极力主张伐吴。(www.xing528.com)

从《晋书》的多处记载可见,羊祜的性格是不喜与权臣交恶,宁可屈居其下,避其锋芒。如,司马炎受禅称帝后,羊祜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羊祜不想成为朝中权臣的嫉恨排挤目标,所以固让封公,只受侯爵。对于王佑、贾充、裴秀这些前朝名望,“祜每让,不处其右”[134]。都督荆州军事不久,“后加车骑将军,开府如三司之仪”,这在崇尚门第的魏晋时期是非常大的荣耀,但羊祜上表固让,理由是“今臣身托外戚,事连运会,诫在过宠,不患见遗”[135]。羊祜不以个人功名为念,为人为官低调内敛,避免引起权臣猜忌。但在伐吴的问题上,他是力争不屈,不惜与权臣决裂,且得到了晋武帝和杜预、张华等人的支持,“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张华与帝意合”[136]。上《平吴疏》后,贾充、荀勖等当权守旧大臣极力反对。当时正好赶上了秦凉方向晋军与胡人的战事屡次失利,羊祜认为吴平则胡自定,但大多数人持不同看法,羊祜只有空叹:“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137]

直到羊祜重病卧床后,一直犹豫不决的晋武帝才终于下定决心,让羊祜统兵伐吴,羊祜看出这是主上帮他实现平吴夙愿,是对他前期运筹准备的一个安慰,因此回答说:“取吴不必须臣自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所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138]最后羊祜推荐杜预作为自己的继任者,体现了知人之明。杜预不仅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灭吴的态度上也能与羊祜保持一致,积极支持发起灭吴战争。羊祜死后,杜预被拜为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杜预一方面“明于筹略”,具有很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心胸宽阔、顾全大局,有统帅之风,在最后的灭吴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