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正确的决策

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正确的决策

时间:2023-05-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我们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企业工作千头万绪,但实施正确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是成功的。第三个重要决策,是在1988年下半年,实行“两个转变”,向国际市场挺进。现在看来,如果不实行“两个转变”的决策,我们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而且很可能在1989年市场全面疲软的情况下,面临倒闭的危险。

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正确的决策

我们余姚第二光学仪器厂创建于1984年下半年。建厂时是城北乡办胶木厂的一个车间,仅有4间厂房、6万元投资、8名职工。经过七年多的风雨拼搏,目前发展到有职工418名,固定资产436万元,流动资金平均余额503万元,厂区占地面积7628平方米,厂房建筑面积6450平方米。自1988年以来,企业的利润连续四年突破100万元,1991年产值、销售、利润得到同步增长,并且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不变价产值1000.88万元,销售收入738.27万元,实现利润160.71万元,成为省内光学行业的骨干企业,引起全国(包括香港台湾)光学界同行的关注。

从我们厂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感到企业工作千头万绪,但实施正确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的领导者,必须根据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果敢善断,及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厂之所以能在全国光学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得连年发展,是有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促成的,这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在企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进行科学论证,及时做出正确决策,使企业从容地避免了各种失误,步步走向成功。

第一个重要决策,是在建厂初期,确定了光学冷加工的方向,跻身照相机镜头生产行列。

1984年下半年,当我们从浙江大学进行为期10个月的光学原理和光学冷加工技术培训回来,适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全国光学行业生产不景气,连培训前已决定由浙江大学光仪厂提供的加工业务也落了空,能不能打开局面,成了新办光仪厂是否能够生存的大问题。在这关键时刻,我们从大量的市场调查入手,以国家机械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提供的有效信息为先导,看准照相机生产将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层次上、批量上会有新的突破;而照相机镜头的光学元件又适合我们新办光仪厂的生产;加上余姚办起了照相机厂。这就为我们跻身照相机镜头生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于是,我们就开始进行海燕Ⅰ型相机镜头的生产,从此,确立了光学冷加工的方向。现在看来,这一决策是成功的。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企业还有可能在困难中徘徊,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决策决定了企业以后生产直线上升、持续发展的命运。

第二个重要决策,是在1986年下半年,实行横向联营,壮大自身实力,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1986年下半年,一方面,职工的技术素质通过几年的教育培训有了很大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我们当时的主要供货单位——余姚照相机厂的销售却呈滑坡趋势,使我们的生产又一次面临严重困难。形势迫使我们寻找新的出路。在进行市场调查的过程中,我们获悉天津照相机公司正在扩大生产量,他们也在寻找光学元件的合作伙伴。于是,我们通过各种关系找到天津照相机公司,经过艰苦的努力,以优质的产品和及时交货,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于1987年1月同他们建立横向联营,利用他们投入的25.5万元资金和销售渠道,扩大了生产规模,联营一年,产值从上年的51.39万元上升到321.36万元,利润也从13.14万元增加到46.34万元,使企业上了一个台阶

然而,单单与一个厂搞联营有其局限性,如果能争取多头联营,博采众家优势,通过自身消化、吸收、开发、创新,扬长避短,为我所用,就能达到进一步壮大自身实力的目的。为此,我们又与江西光仪总厂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并加入凤凰照相机集团,还与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开展了以科技、情报、新产品开发为主的紧密联营,使企业生产猛增。1988年,我们厂照相机镜头的生产量达到35万套,占全国总量的1/10。现在看来,如果不实行多头联营,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发展速度。多头联营,不仅使我们的产品在国内为名牌的“凤凰”“东方”相机配套,享有较高声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企业在国际市场经受考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重要决策,是在1988年下半年,实行“两个转变”,向国际市场挺进。(www.xing528.com)

1988年年底,国内照相机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转旺势头,许多厂家一哄而上,竞争异常激烈。对此,我们冷静地分析国内照相机市场趋势,认为当时国内市场的过热很有可能带来市场的疲软,况且,国内市场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必须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另外,考虑到我们的生产面还比较狭小,如果光停留在光学元件的加工上做文章,就会把自己捆死。因此,我们当机立断,提出实现“两个转变”的经营决策,即由单一的国内市场转变为国内市场、国际市场并举;由单一的元件加工转变为元件加工、整机生产并举。在这一决策思想指导下,我们同浙江大学光电技术开发公司联营建立了外向型镜头生产基地,开始了“你设计,我生产”,新产品开发连绵不绝,相继成功地开发高档的光学镜头和系列体视显微镜等20余种新产品。通过三年多的共同努力,企业先后与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特别是1991年外贸销售取得明显突破,达到684.69万元,占总销售额的92.74%。现在看来,如果不实行“两个转变”的决策,我们企业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而且很可能在1989年市场全面疲软的情况下,面临倒闭的危险。正是由于这一决策的成功,还吸引了不少外商与我们搞合资生产。目前,已有两家合资企业领出营业执照并已正式投产,一家正式签订了协议,企业的整个生产,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兴旺景象,实现了由多头联营向多头合资的转变。

在企业发展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做出的三次方向性决策,都是通过了解市场、熟悉市场、掌握市场和善于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变化了的市场需求、变化了的竞争对手,因势利导,把握时机而做出的。但是,每当我们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后,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正确的决策就会落空。我们的实践证明,采用诸葛亮的“借术”乃是一条锦囊妙计,就是借助“他山之石”来壮大自身的实力。我们厂正是在做出每一个重大决策之后,采用不同的“借”法,来确保正确决策实施。

在第一阶段,采用的是“借鸡生蛋”的办法。即聘用10余名外地老师傅,把浙江大学试制性工艺改为批量生产工艺,通过“鸡孵蛋、蛋变鸡”的方法,培养了一大批生产骨干,很快适应了照相机镜头生产的需要,确保了第一个重大决策的成功。

在第二阶段,采用的是“借水行舟”的办法。即大胆引进“六五”规划期间的重点科研项目光学冷加工最佳参数,并进行了技术改造,将传统的古典抛光改为微粉精磨、高速抛光,使磨砂时间由原来的半小时减少到20秒钟,抛光时间由原来的两个半小时减少到15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第二个重大决策实施。

第三阶段,采用“借梯登高”的办法。就是借助浙江大学的设计力量,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因为我们的产品要进入国际市场,以原来的按图生产已不能解决问题,而必须根据外商提供的技术参数,由专家进行设计,然后才能生产。至于显微镜等整机生产,就更需要设计力量。如果要我们自己去培养这方面的人才,那是不现实的。只有采用“你设计,我生产”这种“借梯登高”的办法,才能使我们的产品很快地进入国际市场。

可以讲,在我们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方向性决策;随之而来的不同“借”法,是使企业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的一条捷径。它不仅使企业的技术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还从中学到了他们的管理经验,掌握了大量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集众家优势于一身,使企业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借”可以说是一种战术性决策。这是我们的成功之处。

在我们厂这几年的发展中,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