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座次决定者地位和身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座次决定者地位和身份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用餐的座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尊卑的思想,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微观表现。从尊位开始,按右左顺序从大到小确定家庭成员的座次。女儿的地位稍高一点,可以坐下来一起吃,但座次不会排在太前面。再次,以客为尊。黎芗有语历朝历代、从古到今,中国人从来都讲究座次,上到朝廷官员、下到黎民百姓,哪一头把座次搞错了,就是把身份搞乱了,招致的后果重则废官掉脑袋,轻则被人指责没家教,殃及父母甚至长辈。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座次决定者地位和身份

用餐的座次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长幼尊卑的思想,是社会稳定有序的微观表现。过去一般家庭成员众多,好多都是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祖辈、父辈、子辈,甚至孙辈、玄孙辈济济一堂,好不热闹。吃饭基本上用的是大圆桌,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也有用八仙桌的,但肯定要分桌坐了。这么多人吃饭要怎么坐呢?必须讲规矩,不能坐错了。

首先看方位定尊位。各家的餐厅坐落各不相同,坐东朝西、坐南朝北的都有。但不管如何坐落,都以餐厅的门为依据,座椅正对着门的为最尊,背对着门的为最小。从尊位开始,按右左顺序从大到小确定家庭成员的座次。家里如果最大的是祖父,正对着门的那个座位肯定非他莫属。祖父的右边是大伯,左边是二伯,以此类推。

其次,男尊女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男尊女卑思想渗透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家庭生活也是如此,过去,洗衣扫除、烧菜做饭都是妇女的职责和任务。吃饭时,母亲一般是不上桌的,媳妇也要帮着洗菜烧饭端碗。女儿的地位稍高一点,可以坐下来一起吃,但座次不会排在太前面。如果一户家庭里母亲过世早,大女儿或大嫂子就要挑起母亲、姐姐、女儿的三重责任,所谓长姐如母、长嫂如母就是这个意思了。等到家里的男人们吃完了,女人才可以匆匆吃上一口残羹冷饭,接着便是收拾碗筷,洗洗刷刷了。江浙一带的家庭对女性还是比较尊重的。据说旧时山东的女性地位十分低下,女不上桌成为一项硬规定,即使为老祖母做寿摆喜宴,作为寿星的奶奶也是不能上桌享受热闹的,只有儿孙们吆五喝六地闹腾一番,实在太过分了。

再次,以客为尊。中国一直有好客的传统。家里来了客人都会被当作一件喜事,不仅待客热情,搬凳让座,递烟上茶,还倾其所有张罗饭菜。吃饭时,不论客人的辈分和年龄如何,都要让其中一位坐在主宾位上。所谓主宾位就是主位右手边的位子。这与现在公务场合的坐法不同。官场里讲究左大右小。开会时官位最大的坐中间,然后根据左右顺序以官职大小排位。做会务时,最忌讳的是排错座位,如果把应该坐左边的排在了右边,会后领导不开心,免不了挨一顿批评。排主席台座位,领导人数是奇数的很好排,人数是偶数的就要注意了,一般遵循“以中为贵,以左为尊”的原则。如果主席台坐四人,具体位子应该是4-2-1-3。宴席场合则以右手边为大,宾客按尊卑长幼以主陪为中心,分右左依次错位落座。如果是公务接待,要先确定主陪和副陪的座位,主陪位就是正对门的中间那个位置,副陪位则是主陪位的正对面,也叫“买单位”。然后再安排贵客座位。一般主客坐在主陪的右手位,次客排在主陪的左手位;三客、四客分别在副陪的右、左手位;其他客人的位子可根据主方陪同人员的身份灵活确定,也可按职务大小从上首向下安排。(www.xing528.com)

黎芗有语

历朝历代、从古到今,中国人从来都讲究座次,上到朝廷官员、下到黎民百姓,哪一头把座次搞错了,就是把身份搞乱了,招致的后果重则废官掉脑袋,轻则被人指责没家教,殃及父母甚至长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